谭建光:文明实践志愿者如何学习和传播“建党精神”

您的位置:首页>研究与创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目前,全党全国掀起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高潮。王沪宁同志提出“推动把讲话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引向深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增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思想和行动自觉。”黄坤明同志提出“学习宣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全党全国的重要政治任务。要深入学习宣传讲话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基本精神。”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要成为学习和宣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积极力量,通过深入乡村社区关爱和帮助人民群众的时候,将讲话精神传播和普及,让“伟大建党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一、要做好“三个结合”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要走进社区、走进乡村,充分发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积极作用。因此,在学习和宣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传播“伟大建党精神”的时候,志愿者也要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与需求,注意做好“三个结合”。

01、与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相结合

目前,各个地区的干部群众,遇到的工作生活环境不同,精神状态各有差异。为此,志愿者就要针对处于不同精神状态的干部群众,采取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宣传策略。一类是工作生活遇到困难,处于困惑状态的干部群众。不论是创业遇到冲击,就业面临调整;还是执行任务遇到阻力,开展工作进程不顺。这时候就要着重传播党建精神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介绍和宣传建党百年以来,革命先辈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经历千难万险也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英勇气概,激励干部群众正视困难、克服困难,艰苦努力、改革创新。另一类是工作做出成绩,处于顺境发展的干部群众。这时候就要引导他们学习和领会“西柏坡精神”和共产党员进城“赶考”的心态,不自满、不停步,发现新问题、解决新困难、创造新机遇。还有一类感觉工作处于“平凡状态”“平淡时期”的干部群众,没有遇到特别困难,但是创新成就不明显,有一些“得过且过”的心态影响。志愿者就要着重宣传建党精神的“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激励基层的干部群众不满足现状,主动“向先进学习”“向榜样学习”,给自己加压、给自己鼓劲,激发拼搏奋斗的精神,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作出贡献。

02、与城乡群众的生活状况相结合

志愿者学习和宣传建党精神,不能“空对空”,不能“无的放矢”,而是要结合人民群众最迫切、最关心的生活问题、发展问题,联系实际宣传和解释,才能够真正深入人心、赢得人心。最关键要联系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生活利益、生活需求。习近平同志在广东省英德市连樟村考察扶贫工作的时候,说了一句让老百姓广泛流传的话——“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这里没有大道理,没有大口号,有的是共产党员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党员干部与群众共呼吸。志愿者在学习和宣传建党精神“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时候,就是要通过关心和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解决生活困难,从而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脉相连的关系。

03、与中国新时代发展趋势相结合

文明实践志愿者深入乡村社区。开展宣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传播“伟大建党精神”的时候,要善于联系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拼搏奋斗。建党精神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在任何时候都是激励干部群众奋发进取的强大动力。在中国革命陷入低潮的时候,毛泽东同志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经历“文革”浩劫之后,邓小平同志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同志提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因此,文明实践志愿者要深入城乡群众进行宣传和激励,不论是面临什么环境、遇到什么情况,都要坚信党的宗旨、理念、目标,都要坚信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趋势,并且身体力行、坚持不懈,努力实现奋斗目标。

二、要讲好“丰富内涵”

伟大建党精神精炼地概括为32个字,每一个字都包含丰富的内涵,是百年以来全体共产党员用鲜血和生命去践行、去实现的。为此,文明实践志愿者在学习宣传建党精神的时候,要联系社会发展实际、联系群众生活实际,进行充实和丰富,让每一个字都生动起来、鲜活起来。

01、革命战争年代:为有牺牲多壮志

从1921年在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有无数的共产党人和仁人志士,为了党的信仰,为了国家救亡,为了人民解放,付出鲜血和生命。志愿者在深入乡村社区,面对居民、村民宣传普及的时候,就可以讲述著名革命者的故事。

如李大钊、蔡和森、向警予、方志敏、陈延年、陈乔年等坚定信仰、英勇献身的感人故事;也可以发掘和整理每一个地区的革命历史事件和故事,让干部群众更加容易理解、感同身受。如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发掘“党章守护人”张人亚的故事。一个百年前的“青年外来工”“青年学徒”,到上海金银首饰行业学艺谋生的时候,接触共产党人、参加共青团组织再转为共产党员,在1927年白色恐怖的时候,将一批党的“二大”资料(包括第一部党章等)带回家里让亲人用生命保护。然后,张人亚又辗转寻找共产党组织,到瑞金苏维埃政府从事革命工作,34岁就积劳成疾、因病逝世、牺牲在工作岗位上。

这个“平凡人”“普通青年”不平凡的一生,打动了千千万万的干部群众,激励我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又如广东省化州市籍贯的革命先烈李卡,在黎明前夕的1949年9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27岁。他给追求光明和希望的朋友们留下《天一亮,你就会看到太阳的微笑》遗书,写道“我们这一代就是施肥的一代,用自己的血灌溉快将实现的乐园,让人类享受人类应有的一切幸福,这就是我们这一代的任务,是再光荣不过的事业……”。

这种面对死亡毫不畏惧,用一生追求理想和信仰的精神,对于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具有极大的启迪和激励,引导广大共产党员、人民群众不断奋斗、实现理想。

02、新中国建设时期:学习雷锋好榜样

解放后,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以更大的热忱和干劲投入新中国的建设,投入社会主义事业,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追求国家民族的富强。从“土改干部”深入农村为民做主,到“青年突击队”走向边疆开垦荒地,都体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涌现出焦裕禄等一大批好党员、好干部。其中也有在全社会产生广泛影响的雷锋同志。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共青团中央发文具体提出学习雷锋的5个方面:一是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无产阶级革命立场;二是自觉服从祖国需要,以人民利益为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三是关心同志、乐于助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风格;四是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克勤克俭、艰苦奋斗的作风;五是又红又专的方向,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刻苦钻研业务技术,模范完成工作任务。

在“学雷锋、做好事”活动中,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少先队员更加勤奋学习、更加努力工作,更加热情关心和帮助人民群众,推动社会主义文明风尚的兴起。志愿者要发掘和整理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迹,面向乡村社区的党员、团员、群众进行宣传普及,激励为新时代发展共同奋斗的力量。

03、改革开放新时代: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经历“文革”、拨乱反正之后,党中央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走向改革开放的新征程。邓小平同志提出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更是高瞻远瞩地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走向“共同富裕”等发展思路。广大党员干部、城乡群众按照邓小平理论的指引,大胆探索、勇于创新,通过“联产承包责任制”“企业责任制”尤其是创办“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等路径,为中国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奠定基础。改革开放时期的共产党员,一方面锐意创新,成为推进农村改革、企业改革的先行者,成为创办深圳、厦门等经济特区并开展中外合作的试验者,成为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头雁;另一方面,共产党员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大力倡导和发展志愿服务,关心和帮助困难群众、弱势群体,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保障社会的健康发展。文明实践志愿者要发掘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优秀事例,作为宣传普及建党精神的素材,让城乡广大群众“听得进、记得住、学的到。”

04、中国特色新时代:为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提出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的目标。中国共产党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推动经济新常态发展到坚定不移推进脱贫攻坚,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到坚持社会治理创新,从健康文明生活到防控新冠疫情,都获得充分的体现。尤其是抗击疫情,各级党组织都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赢得广大群众的信赖。文明实践志愿者在深入群众,宣传普及“建党精神”的时候,要尽量联系群众身边的案例,尽量联系群众切身的感受。

例如在2020年武汉抗击新冠疫情的时候,一些青年站出来做“逆行志愿者”,帮助医护人员,帮助社区工作者,帮助受困的居民群众。当别人问他们为什么“不怕危险,出来做志愿者”的时候。他们回答,“我的城市病了,我不能抛弃它,我要为它做点什么。”“为我身边的人好起来,为我的城市好起来,为我们的国家好起来。”这些并非豪言壮语,却是深情流露,从本质上与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为人民美好生活奋斗的目标一脉相承,息息相关。

所以,志愿者宣讲和宣传的时候,要将理论转化为生动和亲切的语言,运用感人至深的案例,让广大干部群众受感染、受启迪。

三、要用好“实践阵地”

文明实践志愿者面向乡村社区群众宣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传播“伟大建党精神”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多种多样的实践阵地,便于群众感受和感悟。

第一、用好“文明讲堂”实践阵地。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带动各地区发掘和建设“文明讲堂”“道德讲堂”“乡贤讲堂”“文化礼堂”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志愿者宣讲和传播“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阵地。既可以请专家教授来宣讲,也可以请优秀党员、优秀团员宣讲。最关键的是宣讲形式和内容要活泼,不要单纯是理论宣读,而是要穿插英雄故事、感人事例、情景模拟、革命歌曲等等,让社区和农村的干部群众乐于聆听和接受,真正受到感染和熏陶。

第二、用好“红色基地”实践阵地。 许多地方将革命年代、建设年代发生故事、事件的旧址,建设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红色基地”。志愿者可带领乡村社区群众到红色基地感染和体验,重温革命誓言、激励奋斗精神。最关键的是不要“照搬照套”机械流程,而是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群众,开展富有特色、富有活力的“革命体验”。如针对中青年党员、团员,就要引导他们沉浸在当年的革命氛围之中,感受艰辛和坚强,感悟共产党人的献身精神。如针对少年儿童,就要在参观讲解中穿插活动,让孩子们体验革命环境的艰难和斗志,从小立志发奋努力。

第三、用好“农家小院”实践阵地。 不少文明实践试点县区在积极的村民、牧民家中建立“实践小院”,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延伸到千家万户。志愿者就要在“农家小院”“实践小院”中,与广大群众“聊聊红色文化”“聊聊革命事迹”“聊聊珍惜生活”,这样的宣讲、宣传方式更加亲切和“走心”。

第四、用好“大槐树下”实践阵地。 山东省龙口市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率先探索“大槐树下传思想、小板凳上讲文明”等经验,引发各地开展“大榕树下”“荔枝树下”等宣传方式。志愿者要充分利用这种野外宣传的生动性与活跃性,将传播“伟大建党精神”的活动做实做好,富有生机活力。

第五、用好“小桌椅前”实践阵地。 目前,在社区和农村,小店铺、小桌椅的前面,经常是居民、村民三五成群,聊天交流的地方。志愿者就要主动走近“小桌椅前”,将传播“伟大建党精神”以“聊家常、说心事”的方式,让广大群众不知不觉、不经意中接受熏陶和教育。

第六、用好“流动窗口”实践阵地。 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地铁、高铁、飞机等都是“流动的宣传窗口”。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要充分利用这些“流动窗口”,一方面是在车厢中加入生动活泼的红色教育元素,二是让司乘人员了解和熟悉党史知识、革命故事、建设案例,成为流动的宣传员。同时,志愿者在这些乘坐车辆、飞机的时候,也灵活机动地宣传普及。

第七、用好“网络空间”实践阵地。 “网络改变社会、网络改变生活”就是21世纪最突出的特点。为此,志愿者传播“伟大建党精神”的时候,要主动“触网、上网、用网”。如北京市“夕阳再晨”志愿服务组织,通过网络和新媒体、自媒体,广泛宣传“党史故事”“红色基因”,因为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受到各种年龄层次的群众喜欢。这些经验值得推广。

作者:

谭建光教授,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理事、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会长

电话:13672452904(微信号)

电邮:642386379@qq.com


您还可以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