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建光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要发挥“激活功能”——来自广东省博罗县的调查报告

您的位置:首页>研究与创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谭建光 林锐斌 姚晓妍

感谢《精神文明导刊V》的编发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18年成为全国第一批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区之一;2019年继续进入第二批500个试点县区之一;并且在2020年脱颖而出,成为中宣部挑选的10个“先行试验区(县)”之一。为此,博罗县承担率先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机制建设、文明实践项目创新的工作,积极做好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等“14536”的工作。尤其是按照国家要求率先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作为推动实践发展的“蓄水池”与“活源泉”。早在2017年,博罗县委宣传部、文明办联合民政局、团委等设立公益志愿服务项目“创投资金”,以财政的“种子资金”作为基本的支持,带动社会资源注入公益志愿服务领域,扶持社会文明、关爱互助等项目的发展。2019年依托县慈善总会成立“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以专项基金的方式重点倾斜资助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各类项目。2020年7月正式注册成立“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其业务范围包括“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创新项目补助(含公益创投项目);开展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等激励回馈制度;针对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的培训”等,获得县财政注入资金、教育基金转换、爱心企业捐资等3500万元。

近年来,基金会在“激活实践阵地、激活志愿组织、激活服务项目”等方面发挥突出的作用;并且围绕中央和省市战略部署,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重点工作,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核心工作,进一步发挥促进“湾区实践、乡兴实践、睦邻实践、健康实践”等“四个实践”发展的积极作用。为了深入了解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发展情况,以及基金会社会功能发挥情况,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广东省团校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从2019年到2021年之间,多次深入博罗县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总结分析,完成系列调查报告。本次调查研究的重点,就是围绕基金会发挥的社会功能进行分析,总结做法和经验,提供各地区参考借鉴。

一、基金会发挥“三个激活”的功能

博罗县在依法依规注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制定规范管理和社会监督制度以后,将重点工作放在支持和促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发展,逐渐取得成效,最突出是发挥“三个激活”的功能,为全面活跃新时代文明实践奠定基础。

第一、激活实践阵地

新时代文明实践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目前,博罗县建立起“中心、所、站、基地(广场、小院、点)”等众多分层分级、种类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但是,在阵地建成的初期,也存在群众反映的“到中心太远、到所站简陋、到基地闲置”等问题。为此,基金会针对“活跃阵地、吸引群众、学习交流、服务延伸”的需要,定向资助充实文明实践阵地内涵、丰富文明实践阵地活动的项目。

01、 资助各类特色团队,将开展传播新思想、弘扬新风尚、开展新服务过程的文字、图像、标识、卡通等等整理出来,集中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展示和使用。如青年志愿者将许多创意书画、卡通等,融入文明实践的内容,生动活泼、感染力强,非常吸引青少年群体和亲子家庭前来观赏。与此同时,利用基金会的支持,购买大量传播思想理论、反映时代生活的新书籍、新画册,在实践中心、实践所站陈列,提供城乡群众阅读,也吸引了许多不同年龄的人群。

02、资助优秀志愿者团队进入中心、所站、基地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由基金会提供交通补贴、保险补贴、午餐补贴等等,鼓励文明实践“点单+派单”机制活跃起来。原来开展文明实践点单服务的时候,越是受欢迎的志愿者,受到群众“点单”会越多,他们不仅特别辛苦,还可能“自己倒贴”交通费午餐费等等,积极性难以持久。有基金会资助后,每个月单位志愿组织、社会志愿组织都会上报“点单+派单”服务数据,根据深入镇村实践所、站开展宣讲服务、文艺服务、科技服务、关爱服务的场次,申请交通补贴等服务费用,保障了志愿者的服务成本。

03、资助实践中心、所、站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工作职责》。根据《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阵地建设指引(试行)》要求,“制作《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日常管理制度》悬挂上墙,各地可结合实际在此管理制度上增加内容,但不能删减。”与此同时,中心、所站、基地还围绕学习重要论述、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制定志愿服务项目菜单等等进行公示、宣传、推广、普及。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种子资金”的支持,带动了镇街、村居配套较多资金支持,让中心、所站、基地的建设具有规范性,也具有创新性,增强对群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二、激活志愿组织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博罗县开展试点工作的时候,就建立起“三支队伍”:第一类 是由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牵头,各单位党员志愿者、公职人员为主力的服务队伍;第二类 是社会活跃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伍,尤其是10支“博字号”志愿服务队伍;第三类 是镇村居民、村民积极参与的志愿服务队伍。但是,在实际运行的初期,存在“中间活、两头弱”的状况,即社会志愿服务队伍尤其是“博字号”志愿服务队伍参与活跃,机关单位志愿者队伍忙于工作参与较少,镇村群众志愿服务队伍人数有限参与不广。为此,在基金会的支持下,采取“拓展中间活力、激发两头活力”的做法。

一方面

鼓励机关单位志愿者队伍与社会志愿者队伍合作,运用社会志愿者队伍的活力,感染公职人员志愿者参与服务更有热情、想法与干劲,不断创新面向镇村群众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

另一方面

激励“博字号”志愿者队伍深入镇村,与乡村志愿服务队伍结对发展,培育村民志愿者力量。为了更好达到结对发展的效果,基金会为十支优秀的县级“博字号”志愿服务组织,如博仁志愿服务协会、博艾志愿服务协会等,为每个组织提供特殊资助,

作为“支持镇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资金,分两级任务:2020年时志愿组织在结对的镇街,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一定数量的理论宣讲、文艺表演、关爱互助、乡村治理等志愿服务,营造镇村的志愿服务氛围,吸引广大群众关心志愿服务、参与志愿服务。2021年是在结对的镇街选择3-5条村,“博字号”志愿组织骨干会深入村中与村民交流沟通,发掘积极分子与热心人士,培养他们成为乡村社区志愿服务队伍的领头人,掀起乡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潮。如今,“博字号”志愿组织已在很多镇村播下志愿服务的种子。我们在镇村调查的时候,村干部、村民都说“博仁(博艾、方向公益等)志愿者来过,教会我们建立队伍、开展服务,现在需要进一步提高水平。”目前,在基金会的支持下,博罗县每个镇街都诞生了一到两个枢纽型的志愿服务组织,不少村庄诞生了村民自发自主建成的志愿队伍,开展文明、关爱等服务,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逐渐落地生根。

第三、激活服务项目

博罗县是较早开展公益志愿服务创投和竞赛的农村地区,这两年获得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的支持,项目更加丰富多样、富有生机活力。博罗县先后开展了四届公益创投大赛,累计培育出158个精品项目。拥有1420支志愿服务队,近21万志愿者,开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1.8万场次,服务群众约180万人次。

01、提升志愿服务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在基金会资助的项目中,既有志愿者深入社区乡村开展新思想宣讲,也有村歌编写和传唱扩大新思想传播;既有培育红色革命基地“小小讲解员”的党史教育,也有助农发展的乡村振兴服务;既有满足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特殊需求的项目,也有中医传播、健康生活、和睦家庭等满足发展需要的服务;既有文明创建创新,也有乡村民俗复兴等。这样,志愿服务的服务人群与领域得到不断拓展,志愿服务影响力逐渐扩大,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知晓的效果。

02、提升志愿服务项目的创新能力。基金会支持下,通过邀请广东省、广州市、佛山市、惠州市的专家学者、专业社工前来进行培训辅导,从志愿服务项目的“愿景”“目标”,到志愿服务项目的策划设计、组织实施,都逐渐精准精细,体现专业水平,提高促进文明、关爱社群的实效;

03、逐渐建立起“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库”。基金会资助的项目,经过实施、调整、提升,就进入项目库提供持续服务使用,也提供其他志愿组织参考借鉴。

目前,博罗县从原来的志愿服务项目“输入地”,较多学习和借鉴其他地区创新项目的经验;现在也成为“输出地”之一,面向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区,介绍和推荐特色志愿服务项目。

二、基金会支持“四个实践”的发展

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支持和推动志愿服务发展繁荣。在做好传播新思想、弘扬新风尚等重点服务的同时,结合博罗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城乡群众生活需要,打造“湾区实践、乡兴实践、睦邻实践、健康实践”等特色品牌。这样就能够让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深入乡村社区、深入千家万户,焕发旺盛的生机活力。

第一、湾区实践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是中国新时代的重大战略之一,也是构建社会经济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举措之一。惠州市要求“学习借鉴大湾区先进城市文明建设经验,积极参与大湾区志愿服务联盟,大力弘扬大湾区人文精神。”博罗县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市的战略部署,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的支持,筹划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志愿伙伴”计划,积极联系大湾区的“9+2”城市,开展交流合作。

01、从大湾区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等志愿服务活跃的城市,以及澳门等义工发展时间长的地区,邀请志愿者骨干与博罗县的乡镇、村居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进行“结对”。充分利用经济发达地区、志愿服务发源地的成功经验,推动博罗县乡镇志愿服务的“跨越式发展”,较快提升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02、组织乡镇、农村的文明实践志愿者骨干前往广州、深圳、佛山、中山等地文明实践所(站)、志愿服务站点参观交流,实地了解和感受志愿服务“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氛围,为吸引和激励乡村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探寻新路径。

03、积极整理各镇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探索创新的经验和做法,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传播、扩大博罗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博罗县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逐步“融入湾区、贡献湾区、共享湾区”。

第二、乡兴实践

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支持和推动志愿服务组织配合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一系列“乡兴实践”志愿服务项目。

01、利用各类乡村振兴培训基地,用基金会资助的团队和项目,面向广大志愿者、广大群众宣传普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培养志愿者参与乡村振兴服务的理念和能力。

02、组织志愿者团队深入农村,帮助广大农民结合本村资源和特色,探寻乡村振兴、发展致富的路径。博罗县挑选从东部到西部的十多个典型乡村,作为乡村振兴发展创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示范村”,鼓励志愿者团队进入村庄,合作开展提高村民素质、开发新兴产业、振兴文化民俗的服务,逐渐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示范线路”。

03、通过公益游、志愿游的方式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城乡居民的消费、拉动乡村经济。基金会资助文明实践志愿组织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志愿组织合作,结合博罗县的“美丽乡村”“健康生态”,组织大中城市的志愿者家庭、志愿者团队前来开展“亲子游” “研学游” “体验游”。一方面在公益旅游中接触和了解农村群众的生活,为农村和村民提供服务和帮助;另一方面在公益旅游中享受博罗县的自然风光和乡村民俗,获得身心休养。与此同时,根据志愿者来自广泛多样职业的特点,开拓城乡产业合作、携手振兴的多种机遇。

第三、睦邻实践

新时代文明实践要为促进基层治理创新、构建和谐社区农村作出贡献。基金会支持志愿组织探索多样化的参与治理、民主协商、化解纠纷、共创和谐等“睦邻实践”的服务项目。

01、配合文明城区创建等工作,志愿者投身创建“文明交通”“文明窗口” “文明市场” “文明园区” “文明校园” “文明社区” “文明乡村”等服务。既运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方式方法,向社区、农村群众宣传普及文明利益、文明习惯、文明生活;也组建“文明交通志愿服务队”“文明家园志愿服务队”等等,深入交通道路、市场店铺、社区角落、乡村小道巡查文明状况,解决不文明问题。

02、文明实践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议事会”、乡村“恳谈会”等,带头通过协商、沟通的方式,了解城乡群众利益需求,探索满足利益、解决矛盾的有效方式方法。如博仁志愿服务队、教育义工团等,通过深入社区、农村“交心”“说理”的方式,化解居民村民之间、家庭内部的矛盾,创造友善共处的生活环境。在博罗县第四届公益创投大赛中,“暖家—博仁教育辅导”是荣获最高资助的项目之一,该项目就是源于团队开展化解家庭矛盾服务的经验,志愿者能在日常的实践中发现村民突出的需求与问题,发展为恒常服务。

03、文明实践志愿者积极参与“网格化”管理、“网格化”服务、“网格化”共治。博罗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要求,大力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网格化”的工作。志愿服务团队成员就主动纳入“网格化”范围,发挥“绣花针”精神,既从细微变化中发现安全隐患、问题苗头,协助村居党组织解决问题;也在“网格化”管理对象中及时发现群众的困难与需求,尽快提供关爱和帮助,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问题。如今,“睦邻实践”志愿服务逐渐推广普及,成为加强社会治理、建设安全社区、营造幸福家园的积极力量。

第四、健康实践

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积极配合社会经济发展,积极配合特色产业发展,主动融入、作出贡献。《博罗县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提出,博罗县将着力打造以南药为特色的健康农业、以医药生产为引领的健康制造业、以健康旅游为重点的健康服务业三大方向。因此,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就重点资助一批中医志愿服务、健康志愿服务的团队,通过特色服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造福城乡群众生活。

01、围绕弘扬葛洪、鲍菇等在传统中医药领域的重要影响力,开展“艾草、艾熏、艾灸”等“治未病”的志愿服务项目。特别是博艾志愿服务团队,不仅仅将长期研发的艾灸调理知识技能用于义务为困难群众服务,义务为优秀志愿者服务;而且深入各个乡镇、村庄培养基层艾灸志愿者队伍,为群众提供“救在身边” “随手解难”的服务。

02、围绕“南药”的国宝资源,建立专业志愿者队伍,配合中医药的研制和开发,进行宣传推广,让中华传统中医、中药文化获得发扬光大,也让中医健康文化深入广大城乡群众的心中,发挥积极作用。

03、促进中西医结合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建立更多贴近乡村社区、便于群众享受的健康资源。例如:“艾博健康加油站”项目就利用两个现有的服务阵地,每月作为举办常态化的惠民健康服务,包括:免费艾灸、痛病及慢病义诊、卫生健康知识与中医药普及等。另外,还有一些小型灵活的“健康志愿服务驿站”,都是为有急需的群众、有困难的群众及时提供医疗健康方面的帮助;也包括为广大医护人员志愿者深入乡村社区开展义诊义治,为解决偏远地区群众的就医困难提供场地与资源。

在基金会支持下,博罗县的中医健康志愿服务组织日趋活跃,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开展多样化、丰富性的服务,关爱和帮助城乡群众,也传递了党的温暖,赢得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三、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获得较快的发展,取得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在基金会的资助和支持下推进“三个激活”、做好“四个实践”,具有参考借鉴价值。但是,仍然存在困难与问题。一是 统筹协调“横向不紧密、纵向不落地”的问题。虽然建立起县、镇、村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分队、小队等组织体系,但是仍然有一些部门、单位认为“这是宣传部门的事情”,没有看到传播新思想、弘扬新风尚以及为群众办实事、做好关爱服务,是党委政府的主责内容,是全社会关注的事情。因此仍然存在一些部门单位参与不积极,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不强的问题。另外,“纵向不落地”的体现主要是社区、农村文明实践站以及基地的活跃不够,群众自发自主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仍然不够踊跃。二是 宣讲宣传“形式不够活、影响不够大”的问题。目前,博罗县组织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专业志愿者、乡贤志愿者、乡村名嘴志愿者等,深入乡村社区开展许多场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活动,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从群众的反馈意见看,仍然存在宣讲形式比较单一、内容不够活泼,联系基层实际、联系群众生活不足等问题。所以,宣讲宣传的效果未能充分发挥出来。三是 志愿服务“专业性不强、精细化不足”的问题。目前,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不够强,专业人才的积极作用发挥不足。同时,社会志愿者队伍、乡村志愿者队伍的老年和妇女比较多,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不够,开展的服务不够精细深入,服务实效有待提高。四是 乡村文明“常态化不够、自觉性不强”的问题。开展文明创建和文明实践以来,定期深入社区、农村举行传播文明、改善风气的志愿服务活动增加了,但是发动居民、村民自主参与的常态化志愿服务队伍不够多,开展的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不够多等问题。针对以上存在问题,调研组提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的资助和支持,不断促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深化、细化、实化,建立具有生机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志愿服务体制机制。

第一、加大统筹力度。

做强做实“实践中心、基金会、联合会”发展机制,并且“以支持促进协同”加大新时代文明实践统筹协调力度。县级实践中心、志愿服务总队以及所站、分队、小队,要争取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党委书记作为总队长、队长的职责,带动各部门、各单位、各机构积极投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与此同时,基金会充分发挥“种子资金”的撬动作用,联合会充分发挥资源联动的积极作用,对于积极参与和支持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部门和机构,对于积极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组织团队,提供激励性资金、补贴性资金,促进这些服务项目开展得更多更好,有效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激励群众。

第二、探索区域合作。

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的跨区域合作发展,汇聚社会资源提升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水平。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三年以后,本地的文明实践项目逐渐增多、志愿服务团队逐渐增多,迫切需要“走出去、请进来”,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做法,尽快提高县、镇、村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水平,提升社会效益。为此,在基金会的支持下,要加大粤港澳大湾区“志愿伙伴”计划的实施力度,吸引大湾区各城市的志愿服务优质资源与博罗县合作发展。同时,要建立面向全国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合作网络”,通过网络交流沟通,获得专业支持、经验支持、资源支持,实现博罗县志愿服务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力求做细做实。

遵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促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更好地“贴近基层、改善民生、凝聚群众”。基金会要支持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团队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最重要是深入社区,尤其是不同类型的小区,包括城市社区、物业小区、农村城市化小区、混居小区等等,开展适合不同人群需求、具有不同服务效果的志愿项目。这样,逐渐做到“全覆盖”,不留死角、不漏网点,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延伸到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地方,真正发挥关爱帮助群众和凝聚引导群众的积极作用。

第四、推动结对发展。

加大各种资源、各方力量向镇村的重点倾斜,实行“多方结对”帮助乡村社区志愿服务队伍的发展壮大。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切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做好各部门、各单位志愿者与镇村结对,粤港澳大湾区“志愿伙伴”与各镇村结队,“博字号”志愿者团队与各镇村结对,高校师生专业志愿者与各镇村结对。同时基金会提供资助和支持,在结对过程中培育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特色项目、品牌项目,包括宣讲宣传项目、文化惠民项目、科技助农项目、关爱助困项目、社区治理项目、健康文明项目等等,全面促进乡村社区的群众志愿者活跃起来,乡村社区的志愿服务项目丰富起来。

第五、做好督导评估。

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专业督导和评估,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社会公信力,赢得社会广泛认可和支持。基金会继续支持对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实施的专业督导,不断提高县、镇、村三级志愿服务团队的专业水平,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项目。同时,按照规范公开的要求,对基金会资助的项目定期进行专业评估,面向社会公布评估报告,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提高基金会的社会公信力。

作 者:

谭建光教授,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理事,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会长,广东省团校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主任。

林锐斌,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姚晓妍,助理社工师,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项目主管。


您还可以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