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建光:文明实践“红港湾” “一村邻里”暖万家——广州市港湾一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微调查

您的位置:首页>研究与创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广州市的黄埔港是新中国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重建并发挥重要作用的南方大港;港湾一村是20世纪70年代最早为黄埔港工人建造的楼房新村。这里曾经有红色辉煌的历史,也经历市场经济的冲击,还面临社区老旧和人口老化的问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成以后,充分发挥“红港湾”的历史资源凝聚和激励群众,组建“一村邻里”志愿队开展关爱和服务,赢得广大居民和流动人口的信赖,共建共享“红家园”、共同创造“红希望”。近期,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前往港湾一村考察调研,对于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参与志愿服务的做法进行总结分析,提供各地区分享交流。

一、红记忆——奋进传承志愿服务

港湾一村的居民,绝大多数是几十年奋斗在黄埔港一线岗位的干部职工,对于港口历史具有深刻的记忆。隋唐时期就有“黄埔古港”作为通航港口。孙中山先生制订《建国方略》时就提出在黄埔港建设南方大港的计划。1937年开始建设现代码头,1948年初步建成港口设施。新中国成立以后,1950年重新修复港区、开启航运,1961年建成客运站,1973年开辟墩头新港区,1978年成为改革开放前沿港口,1987年并入广州港扩大航运业务范围。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时候,志愿者就深入各家各户,了解老党员、老工人、老居民的“红色记忆”,包括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记忆,邻里关怀、和睦相处的记忆,与祖国同奋进、让青春创业绩的记忆。

图一:黄埔区港湾一村留住乡愁的“民俗生活场景”墙绘

港湾一村的老年居民,对于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重建海港、建功立业的情景如数家珍、历历在目。他们特别记得现代革命京剧《海港》中的歌词“大吊车,真厉害;轻轻的一抓就起来。”显示了当年港口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革命干劲。20世纪70、80年代,党组织为了关心群众生活、改善群众生活,专门建设“港湾新村”,让长年累月住在小平房或旧棚屋的工人住上高楼。港湾一村就是第一个建成的新村,老人们至今还记得住进高楼的开心和激动。如今,这些居民老了,退休了,儿女都到外面工作和居住,留下“老旧楼房、老年居民”,过的就是帮带“孙子、孙女”的日常生活。社区党委、居委会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时候,邀请美术特长的青年志愿者,采访和咨询老人们的美好回忆,将“曾经的自豪”“过去的时光”“温馨的生活”“难忘的记忆”都陆续做成墙绘,让居民常常看得见、想得到,让“红港湾”的记忆时时刻刻激励人们珍惜生活、激发热情、创造美好。

二、红标杆——党员志愿者示范服务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老工人、老居民特别熟悉的这句话,运用在新时代仍然非常合适。港湾一村的“带头人”“一班人”就是时时刻刻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时刻刻学习和领会新思想,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

图二:港湾一村充满热情活力的“小巷总理”社区书记柯嫦婷

港湾一村社区书记柯嫦婷是一位年轻的同志,来到这里面对的都是爷爷、奶奶、大叔、大婶等长辈。柯书记一方面遵循“腿勤、手快、嘴甜”的工作技巧。任职以来,每天都走进楼栋、走进家庭,与老工人、老居民沟通交流,关心和了解他们的孙子、孙女的需求,让老人们把自己当作“乖乖闺女”,让儿童们把自己当作“好心妈妈”;另一方面秉承“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理念,鼓励党员、团员、居民参与关爱互助、参与志愿服务,自主解决困难与问题。在柯书记的带动下,社区委员、居委会干部分别联系党员和群众,传递新思想、新风尚、新文明,也传递党的惠民政策措施,帮助居民不断改善生活条件。社区的“带头人”“一班人”都成为“为居民办实事、为社区谋利益”的“红标杆”,就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社区工作一年比一年进步,一年比一年出彩,受到各级党政部门表彰,也受到居民群众的赞誉。

三、红亲邻——邻里互助志愿服务

港湾一村党组织发动社区的党员和群众,响应中央和省市的号召,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组建“一村邻里”志愿服务队。队伍中既有七八十岁的老党员、老居民;也有五六十岁的热心大妈;还有“跟着爷爷奶奶做好事”的孙子孙女;同时也吸引辖区周围的单位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前来服务;核心力量就是社区居委会的党员干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营造“红亲邻”的社区氛围。

图三:港湾一村邀请专业律师志愿者组织青少年开展“普法夏令营”活动

“一村邻里”志愿服务队具有两个含义:一是“一村记忆、一村自豪”。因为,港湾一村是当年最早建成的港口工人新村,入住的都是为广州港、黄埔港做出贡献的优秀干部职工,既有美好的记忆,也有骄傲和自豪。二是“邻里守望、邻里互助”。不管社会环境发生什么变化,不管市场经济产生多大冲击,港湾一村仍然要重建邻里友善互助的良好传统,在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中解决困难与问题,共建共享美好生活。在“一村邻里”志愿服务队中,每个群体都发挥积极的作用。老党员、老居民志愿者坚持日常的巡查和反馈,对垃圾分类、车辆停放、通道安全等进行监督、进行引导;中小学生志愿者定期探望和慰问孤寡老人、高龄老人,提供关心和帮助;更有黄埔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爱帮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刘律师,带领具备普法、表演、摄影等专业的中青年志愿者到社区开展法律咨询、义诊义剪、防火安全等专业服务;他们还通过“大手拉小手”,开展未成年人普法“普法小天使”“普法夏令营”活动,专业的律师志愿者通过寓教于乐的方法,教授孩子们法律知识,提高社区的安全性;社区党员干部志愿者利用“八小时以外”的时间走访群众,了解需求,提供贴心的服务。这样,“一村邻里”志愿服务队越来越有生机活力,越来越有社会影响力,逐渐成为社区内外、远近闻名的公益品牌。

四、红书桌——文化传播志愿服务

港湾一村按照要求建设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时候,考虑如何更加“贴近群众、吸引参与”,就与社区活动中心、老人服务中心一起,建成“一室多用、交互影响”的实践场所。这个实践站的设计,一部分是志愿者为老人提供服务的场所,让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大有作为;另一部分是“红色书吧”提供群众学习浏览的场所,既有新思想、新理论的书籍,也有很多红色故事、民俗回忆的书籍提供阅读;再一部分特别有意思,是“创意吧+共享吧”,既提供志愿者骨干讨论交流服务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也可以做手工食品分享品尝。

图四:港湾一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有专题学习也有兴趣活动

我们考察调研的时候发现,港湾一村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空间不是很大,却是功能齐全、吸引力强。社区书记告诉我们,设计与布置的时候非常用心。实践站是在一楼,黄埔港一带雨季较多。因此,房间的布置是将电线、开关等都隔空往上面安置,避免浸水不安全;书架和桌椅都留空最下面一层,以免浸泡损害。另外,遇到下雨天或者恶劣天气,实践站暂停开放的时候,文明实践志愿者就到楼栋、家庭开展服务,让老人们继续获得志愿服务的温暖。如今,这里不仅仅是中小学生课后喜欢过来阅读、分享,而且很多居民也乐意前来交流与活动。每天早上的时候是老人们“唱主角”,活动、交流、饮食;每天傍晚是居民和孩子们“唱主角”,读书、讨论、做手工等等。这样,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功能,就是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站活动逐渐获得落实、逐渐陶冶群众。

五、红家园——共治共享志愿服务

港湾一村建成50多年,房屋老化、环境老旧状况比较突出。城市更新之前,很难在硬件方面进行大的整改,需要通过居民参与志愿服务,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生活环境。为此,通过弘扬“红港湾”精神,吸引居民参与“一村邻里”志愿服务,加大社区自治和邻里互助的力度,促进居民生活的改善。

图五:居民志愿者与青少年志愿者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

“一村邻里”志愿服务队建立之后,巡查和收集社区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党组织、居委会讨论,并积极参与改善环境、解决问题。一是安全问题。原来社区中的“三乱”即“乱拉电线、乱烧垃圾、乱停车辆”问题比较严重。由于设施陈旧、通道狭窄,一直难以解决问题。在社区新班子的支持下,志愿者想方设法、千方百计改变现状。如有位退休老人,经常捡拾垃圾,堆多了以后就点火焚烧,容易造成火灾,几次劝阻都没有效果。新任社区书记柯常婷同志带着志愿者再次与老人沟通交流,经过深入了解,发现老人是退休之后无所事事,就靠捡拾垃圾和自行处理打发时间。社区居委会、社工机构、志愿服务队商议,申请一个公益岗位,让这位老人天天负责铲除“牛皮藓”,美化社区环境,从而觉得“有事干、有成就感”,就改变了焚烧垃圾的习惯。对于其他各类涉及安全的大小问题,社区干部与志愿者都深入了解、反复沟通,逐件逐件获得解决。二是垃圾问题。老社区的住户密集,每天的垃圾较多,原来出现脏乱差的情况。社区居委会和志愿服务队就按照垃圾分类的要求,一方面进行投放点的督导,引导老人和小孩正确分类和投放;另一方面设置积分激励,对于认真做好垃圾分类,定时投放准确的老人和小孩给予小礼品的奖励。这样,小区环境越来越干净、越来越美丽。三是志愿者积极配合禁毒、禁赌、防诈骗等宣传。特别是针对老年人多,对于网络诈骗、电信诈骗难以辨别的情况,邀请青年志愿者前来社区宣传辅导,教会老年居民掌握防范方式技巧。这样,社区党委、居委会、社工机构与“一村邻里”志愿服务队的共同努力下,为社区居民创造安全、舒适、洁净、美丽的生活家园。

六、红希望——城市更新志愿服务

港湾一村的老员工、老居民对“城市更新”充满期待和希望。

图六:港湾一村居民咨询和了解“城市更新”的政策与措施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这就引起港湾一村广大居民的关注和期待。但是,城市更新与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也需要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为此,“一村邻里”志愿服务队配合党政部门和社区机构,积极做好面向群众的“城市更新”宣传普及工作,也帮助收集和整理群众的愿望需求。如在征集旧城改造的群众意见时,志愿者参与收集意愿的工作,不断反馈群众意见,不断传递政府信息,赢得社区居民的理解与支持,意愿表决同意率达到90%。与此同时,志愿者引导居民发挥主人翁精神,主动了解城市更新的进城,参观旧城改造的蓝图,为新建社区提供建议和意见等等。在社区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的引导下,港湾一村居民群众对城市更新的支持率高,有利配合各项筹备和建设工作。这样,就能够为老员工、老居民争取新兴社区生活,共享美好生活的机会。

黄埔港是新中国建设以来做出重大贡献的南方大港口,港湾一村是承载老员工、老居民激情奋斗年代的“红港湾”。社区党组织、社工机构、“一村邻里”志愿服务队既面向居民群众做好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文明实践,也做好扶贫助困、关爱互助的志愿服务,让广大居民群众共享新时代的发展,共创新时代的美好生活,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典型案例。

作 者:

谭建光教授,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理事,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副会长,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会长。

您还可以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