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建光、胡东辉、孔清泉:中国“志愿山乡”的发展路径——以广东省五华县志愿者联合会为案例

您的位置:首页>研究与创新>研究成果

中国乡村志愿服务的发展,面临较多困难与问题。如今,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扶贫攻坚志愿服务的大背景下,各地区积极探索“突破瓶颈、跨越发展”的志愿服务新路径。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原来是省级贫困地区,在加快精准扶贫、帮助农民脱贫的同时,也探索乡村志愿服务发展的有效方式。经过反复思考、不断尝试,结合“外出务工者多、外出读书者多、外出创业者多”的“三多”特点,变劣势为优势,通过这些在城市创业就业的“乡邻”、“乡贤”牵线搭桥,引进大中城市、沿海地区的志愿服务智力资源、项目资源、资金资源、文化资源等,促进五华县志愿服务的发展繁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同时提出要“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为此,我们以五华县为案例,分析志愿者联合会十年发展历程,探寻“志愿山乡”建设的路径和方法,提供各地区参考借鉴。 

一、研究说明

当代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经历“从沿海到内地”、“从平原到山区”、“从城市到农村”的过程。早期的志愿者和志愿组织较多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以及深圳、广州等沿海地区。因此,我们曾经提出“农村缺乏志愿服务、农村需要志愿服务”的呼吁。[2]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灾后志愿服务、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广泛影响下,各省市的城市与农村都陆续开展志愿服务。其中,以浙江、江苏、广东、四川等省市为率先探索,推动农村建立志愿服务组织和阵地,发挥较大的作用。

2010年,我们课题组出版全国第一本《中国农村志愿服务发展报告》,提出“志愿者:农村稳定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等命题。[3]近年来,中国农村志愿服务获得较快的发展,呈现“井喷”的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文明实践”三项重大工作的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仅仅各级党组织、政府部门驻点贫困村、挂钩贫困户,开展资助和扶持,而且大量公益机构、志愿组织深入贫困地区开展关爱和帮助的服务,也带动山区村民了解和参与志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大量志愿者和志愿组织配合党政部门,深入山区农村培育创业就业人才,开展农村产业扶持服务,做好村民生活改善服务等等,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以农村为主要对象,以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全国500个试点县区,省级500多个试点县区,市级300多个试点县区,总共各种类型的1300多个试点县区都成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县委书记、镇委书记、村委书记等分别担任总队长、分队长、队长,吸纳乡村各种志愿者参与服务活动。在实践发展的同时,理论研究也不断繁荣,从中国知网查阅的论文看,近年来“农村志愿服务”、“乡村志愿服务”、“山区志愿服务”、“农民志愿组织”等主体的论文不断增多,成为值得注意的研究领域。

五华古称长乐,置县于宋熙宁四年( 1071 年),民国三年( 1914 年)更名为五华。地处粤北山区,韩江上游,总面积 3226.1 平方公里,素以“华侨之乡”、“足球之乡”、“文化之乡”、“工匠之乡”而著称。2019年末全县总人口为1524633人,常住人口为1093030人,流动人口431,603人。五华历来能人巧匠辈出,特别是在石业、铁业、木业、酿酒、建筑、口腔等行业人才众多。但由于该地地处山区,经济落后,工匠们为了赚钱养家,纷纷身怀绝技“行走四方”。这些能人巧匠通过不懈努力实现致富奔康梦想后,不忘反哺家乡,只要家乡有需要,他们就慷慨解囊。

与此同时,五华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农业县、贫困县。村庄人口数量多、经济基础差、城乡建设薄弱、群众生活有困难等等问题。2010年,为了配合县委县政府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社会治理创新,团县委、文明办、民政局等筹划成立“五华县志愿者联合会”,但是既缺乏资金、也缺乏人才。这时候,他们就另辟蹊径,争取改革开放以来五华县外出务工人员中的成功人士、热心人士支持,获得各种资源建立志愿服务组织,不断发挥积极的作用。迄今,五华县志愿者联合会成立十周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广东省团校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与五华县志愿者联合会合作,开展专题调查研究,撰写本报告,提供分享交流。 


二、山区“三缺”发展难题及解决路径

从山区农村发展志愿服务的情况看,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资金、缺项目、缺人才”等三大难题。五华县筹备成立志愿者联合会的时候,也面临同样的困难与问题。但是,他们不退缩犹疑,也不“等、靠、要”,而且转变思维、另辟蹊径、寻求资源、合力发展。

1.“缺资金”及其城乡资助发展

山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在发展志愿服务方面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缺乏资金资源,既缺乏培训管理的费用,也缺乏服务项目的费用。这时候,五华县就充分发挥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外出务工人员的热情,开展捐资助学助困的同时,也捐助志愿服务组织建设与发展的费用。

五华商会成立于2011年,成立以来,商会成员在密切联系在广州等地的乡亲、回乡投资兴业、热心家乡公益事业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商会在支持家乡修建医院、更新医疗设备、送医送药等公益事业方面捐款超过6500万元;在支持家乡教育、修路铺桥、抗洪救灾、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公益事业方面捐款超过4亿元。同时,由五华籍人士在深圳组建的琴江文化研究会,在支持家乡公益事业累计捐款超过2.5亿多元的基础上,2010年捐助3万元作为五华县志愿者联合会成立的启动经费,并且继续捐助10万元作为志愿服务组织建设与活动经费。随后,五华县志愿者联合会通过积极争取乡贤资助,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积极发动企业捐助,积极参与项目创投,积极拓展筹资渠道等等,每年都争取几十万元作为志愿服务的活动经费,同时筹集各种爱心物资,开展关爱和帮助山区群众的服务。

调查发现,“外出乡贤”与“务工人员”等,是五华县志愿者联合会发展初期,提供资金资源支持的主要群体。如魏宝芳先生就是早期从五华县到深圳务工发展,随后创办企业、创造财富,现在积极回馈家乡,既支持村里建立第一支“农村志愿者队伍”并提供资金支持,也捐资修建乡镇的小学,还出资支持“志愿山乡”的研究项目。所以,解决山区农村志愿服务发展“缺资金”的问题,关键是要解放思想、扩大视野,积极从县区和乡镇的联系网络、人脉资源中寻找机遇,解决难题。

2.“缺项目”及其城乡移植发展

山区农村志愿服务发展缺乏活力、缺少特色的一个原因,就是“缺项目”。也就是说,经常配合上面的要求,简单、零星开展一些志愿服务活动,但是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没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五华县志愿者联合会针对“缺项目”的难题,就采取“城乡联动”、“城乡借鉴”的方式,运用创新性思维促进转变。因为五华县非常多的外出务工人员,是在深圳、东莞、广州、佛山等地工作与生活,较多了解这些城市社区的志愿服务项目,就吸收一些服务品牌的经验,移植到乡村。

2011年,针对寒冬来临的状况,联合会发动开展“爱心围巾”项目,争取在深圳等地的爱心人士捐资购买毛线,发动乡村妇女义务编织围巾、帽子、手套等御寒物品,陆陆续续赠送给全县各敬老院的408位老人。正是获得来自城市志愿者、沿海志愿者的参与和支持,指导五华县志愿者联合会陆续创造“党徽暖童心”、“球王精神、心手相连”、“山乡天使”、“情暖长乐、宜居家园”、“美丽家园齐贡献”、“青春志愿行”、“中学生志愿乡村”等特色项目,并且获得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广东省益苗计划示范项目奖、梅州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等。调查发现,山区农村的志愿服务项目发展,不是“从零开始”、“闭门造车”,而是要善于引进、借鉴、移植、改造,从而不断创造山乡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切实有效服务乡村群众。

3“缺人才”及其城乡携手发展

农村志愿服务发展中,经常听到的说法“不是缺人,是缺人才。”一方面,农村的老人、妇女、儿童比较多,但是缺乏富有创新活力的年轻人;另一方面,村民拥有友善互助的热情,但是不懂得设计和实施创新项目。五华县志愿者联合会针对“缺人才”的难题,就积极探索“城乡携手”、“资源共享”的路径。

一是积极发掘五华县在外务工、在外学习、在外生活中的人群,尤其是具有公益热情和奉献精神的人员。如五华籍在外生活的老领导谢百泉书记,曾经在广东省委组织部、海南省委组织部工作,后来担任深圳市福田区委书记,退休之后非常热心参与公益事业、支持家乡建设。在五华县志愿者联合会成立期间,老书记风尘仆仆前来参与,并亲自为“五华县志愿者联合会”题字,热情发言呼吁社会各界参与志愿服务。五华籍企业家魏宝芳多次资助志愿者联合会的服务活动,并且发动家乡的村庄率先成立“农民志愿者队伍”,率先鼓励乡镇中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并提供培训和奖励的资金支持。五华籍公益热心人士胡东辉,热衷牵线搭桥,联系北京、广州、深圳、东莞、中山等地的志愿服务资源,支持和促进五华县志愿服务的发展创新。正是这些“在外五华人”等各类人才的积极参与,为志愿者联合会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持。

二是吸引各地社工和志愿者骨干的合作。五华县志愿者联合会通过“在外五华人”,联系深圳、广州的社工与志愿者,利用周末、假期前来五华山区,开展专业助老、助学、乡村治理、乡村环保的服务活动,并且与当地的农民志愿者队伍一起服务,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联合会成立十年来,每年都有三到四次吸引城市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前来五华县开展专业服务,带动县镇志愿者参与和学习,提高山区农村志愿者的素质能力。

三是积极联系研究机构、专业机构的人才,为五华县志愿服务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志愿者联合会主动联系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广东省团校志愿服务研究中心等专业机构,派出专家学者、专业社工等前来山区农村,讲授志愿服务课程,培训服务活动技巧,不断提高镇村志愿者的服务水平。与此同时,开展五华县志愿服务发展的专题研究,撰写调查报告、研究论文,提炼“志愿山乡”建设的特色经验,提供各地区交流分享。五华县积极吸引“在外五华人、城市志愿者、专业热心人”等三种人才,前来乡村示范服务、交流合作,带动县、镇、村的志愿者提高专业服务能力,提高创新发展能力,不断创造山区农村志愿服务的新特色新亮点。


三、“志愿山乡”建设的特色项目分析

在“志愿山乡”的发展进程中,项目化运作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在过去的农村志愿服务中,不论是外来大学生志愿者、社会组织志愿者进入农村服务;还是农村民间志愿者、老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开展服务,都较多采取临时性的活动方式,缺乏系统性、延伸性的项目化发展。五华县志愿者联合会,获得来自深圳、广州、东莞、中山等地的志愿组织支持,就主动推进项目化发展进程,近年来培育和发展出一批特色品牌项目。

1.党徽暖童心——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

山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成为突出的现象。因此关爱和帮助留守儿童就成为“志愿山乡”建设的一个重点任务。在原来每年大学生志愿者定期不定期前来关爱留守儿童,各镇村建立关爱留守儿童机制的同时,五华县志愿者联合会鼓励党员志愿者、团员志愿者“结对”帮扶留守儿童。一方面具体了解留守儿童的困难和需求,提供“微心愿、微志愿”的关爱和帮助方式,一点一滴解决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另一方面发挥党团员的活力,在关爱的同时引导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发展,引导综合素质发展。

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党徽暖童心”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突出党团员“关爱留守儿童、牵手留守儿童、引导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快乐健康成长。这个项目入选民政部“流动人员社会融入志愿服务示范项目”的案例,获得资金资助和经验分享,也获得“广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和“梅州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这个项目的特色就是在不断扩大关爱帮助留守儿童志愿服务的同时,充分发挥党团员的示范作用、引领作用,真正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党团组织和乡村群众的联系,让党的温暖进入山区学校、进入乡村家庭。

2.山乡天使——为乡村老人“送健康”志愿服务

五华县是农村大县,150多万人口中,有60多万留守老人。他们的子女大多数外出务工、读书、发展,留守乡村的生活面临种种困难与问题,尤其是疾病困扰成为突出问题。五华县志愿者联合会针对这种需求,创立“山乡天使——医疗志愿者关爱留守老人服务项目”。该项目主要由三类志愿者组成:一类是专业医疗志愿者,提供专业义诊、免费治疗等服务,并且培训和辅导其他志愿者掌握健康知识技巧。另一类是辅助服务志愿者,就是县镇的热心志愿者,在医疗志愿者的培训中掌握健康知识,深入乡村为留守老人宣传健康理念,提供健康自理技巧等等。还有一类是“邻居志愿者”,即留守老人居住地附近的热心群众,在医疗志愿者的辅导下,掌握卫生健康知识,经常探望留守老人并了解情况、及时通报给志愿组织。

这样,“山乡天使”项目构建山区留守老人健康生活的网络,从义诊义治、送医送药到传播健康观念、推广健康知识,先后开展2000多场服务,受益群众达到3万多人。该项目获得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广东省志愿服务优秀项目等,并获得省市的宣传推广。

3.足球少年梦——促进青少年体育运动志愿服务

为了响应“体育强国”战略,五华县充分发挥拥有现代中国第一个“世界球王”李惠堂故乡的资源,在2013年发起创立“足球少年梦”志愿服务项目。一方面通过志愿者的激励和辅导,引导更多乡村儿童参与足球训练、足球比赛,掌握体育技能、培养体育精神;另一方面为梅州市、五华县开展的国家级、省市级足球赛事提供志愿服务,为各乡镇、各学校开展足球赛事提供志愿服务。七年来,逐渐形成一支专业化、有特色的足球赛会志愿者队伍,为各种类型的正式足球比赛、中学生足球比赛提供文明引导、赛程保障、赛场清理等服务。与此同时,引导一大批热心足球训练、足球比赛的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发挥身体强健、运动能力强的特点,为山区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提供关爱服务。该项目获得“梅州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和“五华县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少年足球梦”项目将山区农村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发展梦想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具有非常突出的激励作用。

4.美丽家园——村居环境治理志愿服务

山区农村在发展经济和改善生活的同时,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如何建设美丽家园,也是迫切需要志愿者参与服务的领域。五华县志愿者联合会配合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治理等工作,吸引志愿者开展“美丽家园”服务项目。

一是做好房前屋后的卫生服务、美化服务。县、镇志愿者深入乡村,传播健康卫生知识,引导村民改变随地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的陋习,养成使用垃圾桶,定时倒垃圾的习惯,逐渐形成村庄的清洁卫生环境。

二是做好琴江两岸的环境保护和卫生清洁。几年前,刚刚建好琴江大堤的时候,堤坝两边的公共用地,经常被村民倾倒的垃圾覆盖,造成环境污染。志愿者深入琴江两岸的村庄,向广大村民宣传“保护母亲河”的环保观念,引导群众自觉抵制乱堆垃圾的陋习,逐渐改善“一江两岸”的环境状况,营造生态美丽和清洁卫生的良好环境。

三是志愿者开展健康生活、文明习惯的宣传推广,引导乡村群众“少抽烟、少喝酒、少聚堆吵闹”等等,深入开展争当“河小青”助力河长制护河志愿行动、“拾分美丽”五华青少年助力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行动等,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让乡村成为和谐美好的家园。此外,志愿者联合会还开展创卫创文宣传服务、客商大会服务、梅州客家音乐节服务、美景里程赛事服务、“两美”行动服务等。年均开展志愿服务30多场,参与志愿者3000多人次,服务群众6万多人次,为建设“美丽乡村、美好家园”作出积极贡献。

5.志愿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新时代文明实践面向广大农村地区传播新思想、弘扬新风尚,掀起志愿服务的新热潮。五华县志愿者在、联合会抓住机遇、积极行动,开展“志愿乡村”建设行动,鼓励党员志愿者、团员志愿者、中学生志愿者等深入农村,吸引和激励村民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共同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

一是联合会发动志愿者骨干深入乡村,在传播推广志愿精神、志愿文化的同时,发掘热心村民作为“种子”志愿者进行培养,从而为乡村志愿组织的建设积淀人才。

二是联合会通过购买志愿服务通俗读物赠送给各村庄,制作各类生动活泼、简明易懂的志愿服务知识信息向乡村传播,让广大村民“容易学、容易记、容易用”,潜移默化之中掌握志愿服务精神、志愿服务技能。

三是将乡村志愿服务与农村党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相结合,激励志愿者在推进乡村发展变化中作出贡献。比如,组织志愿者开展“清理庭院卫生、情暖贫困家庭”的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深入无劳动能力贫困家庭、五保户等开展环境卫生清洁,受到农村干部群众的好评。在此基础上,五华县志愿者联合会制定“志愿乡村”建设的制度规范,从试点到推广,逐渐在广大农村地区营造出浓厚志愿服务氛围。

6.青春志愿行——青少年志愿服务促成长活动

五华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时候,将“助人”与“育人”功能相结合,大力推进乡村青少年志愿服务的发展,在实践中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志愿者联合会与团县委合作,鼓励优秀团员、少先队员争当志愿者,在学校积极参与互助友爱的服务,回到乡村积极开展扶老助幼的志愿服务。

一是开展“琴江V30、青春志愿行”系列活动,挑选优秀的青年志愿者作为骨干培养对象,邀请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广东省团校志愿服务研究中心的专家进行授课辅导,提供参与策划志愿服务项目、实施志愿服务活动的锻炼机会,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培育乡村志愿服务的新生力量。

二是鼓励青少年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发挥先锋作用,敢于探索创新,探寻乡村志愿服务发展的新路径、新方法。特别是激励中学生志愿者回到乡村后,结合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的需求,开发志愿服务新项目,取得可喜的成效。

三是将志愿服务作为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成长的重要途径,让青少年特别是中学生通过志愿服务了解乡情民意、了解乡村习俗,从而增进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更加愿意为建设新时代立志成才、作出贡献。几年来,五华县探索出志愿服务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的有效路径。


四、几点启示

本课题以广东省五华县为案例,探索分析“志愿山乡”建设的路径方法,特别是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发展导向”,在克服困难与问题的过程中构建山乡志愿服务的体系。通过调查研究,课题组获得几点启示:

1.志愿服务“从城市到山乡”是必然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以北京大栅栏“综合包户”志愿服务项目、广州“手拉手”志愿服务热线、天津社区志愿服务队伍、深圳依法注册志愿服务社团的诞生为标志,呈现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脉络。最初是集中在大中城市、沿海地区,逐渐向山区和农村延伸。尤其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城市到乡村”并大力发展农村志愿服务成为新的趋势和热潮。《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提出,“各地落实规划精神,以‘扶贫攻坚’志愿者行动项目、‘邻里守望’志愿服务行动、扶贫志愿服务品牌培育行动等为重点,支持有关志愿服务组织选择贫困程度深的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和特殊困难群体,在教育、医疗、文化、科技等领域开展精准志愿服务行动。”[4]在这种背景下,广东省五华县作为山区农村、贫困地区,率先在2010年探索成立志愿者联合会,积极创新“志愿山乡”的方式方法,对于全国各地农村发展志愿服务具有具有较强的参考借鉴价值。

2.山乡志愿服务发展需要多方支持推动

山区农村志愿服务的发展是“外援式”、“嵌入式”、“内生式”、“扎根式”等多种模式的结合,而不是单一途径和方法。五华县建设“志愿山乡”的经验,就是充分利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外出务工人员中的热心人士、爱心人士等资源,建立志愿服务发展的良好基础;充分利用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尤其式深圳经济特区的社工资源、志愿者资源,与乡村志愿组织进行互补对接,实现山区农村志愿服务的“跨越式”发展。因此,各省市开展山区农村志愿服务的时候,不能“闭关自守”,而是要积极主动引入城市志愿服务资源、沿海志愿服务资源,影响和带动本地志愿服务力量的发展壮大。

3.培育大量“村民志愿者”是发展的关键

调查分析,虽然吸引外来志愿者开展专业支持、示范服务非常重要,但是更加关键的因素是扎实建立“村民志愿者”的队伍,即大量发动农村的群众参加志愿组织、参与志愿服务,成为乡村治理、邻里互助最重要的力量。五华县较早探索“志愿乡村”建设路径,深入乡镇、村庄组建“农民志愿者”队伍,激励广大农民在志愿服务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增进邻里友善观念,有效促进美丽乡村、美好家园的建设。这些经验值得重视,各地区要善于将外来志愿者资源与本地村民志愿者发展有机结合,逐渐构建乡村志愿服务发展的坚实基础。

4.山乡志愿服务与各项重点工作有机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代表大会的《贺信》中要求“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凝聚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5]山区农村的志愿服务发展也要与党和政府的各项重点工作相结合,激励志愿者在党建引领、文明实践、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生态环保等各个领域作出贡献。五华县志愿者联合会围绕党政关注、群众关心的各项工作,组织志愿者积极参与、开展服务、做出成效、作出贡献,就赢得社会的赞誉。

2020年在志愿者联合会成立十周年的时候,五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为志愿服务发展进行批示、提出要求,县主要领导亲自参与纪念活动,为广大志愿者给予勉励。可见,各地区开展“志愿山乡”建设的时候,就要充分发挥志愿者的爱心热情、聪明才智,为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作出贡献。这样,山区农村的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就更有作为、更受重视。 (参考文献略)

您还可以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