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建光: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先试”——以广东省佛山市为案例的分析

您的位置:首页>研究与创新>研究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志愿服务也要探寻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习近平同志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那么,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如何转变“粗放式”的发展方式,走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就值得关注和重视。广东省佛山市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既是市场经济率先发展的地区,也是当代志愿服务率先发展的地区,近年来积极推动志愿服务的转型,围绕高质量发展“先行先试”,探索出新路子、新方式、新经验。

2020年,佛山市印发《佛山市建设高质量“志愿之城”行动计划》,明确构建在党的领导下,文明委统筹牵头、民政行政管理,团委组织实施的工作体系,全面推动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为此,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广东省团校志愿服务研究中心组成课题组,深入佛山市的直属志愿服务组织、禅城区志愿服务组织、顺德区志愿服务组织、南海区志愿服务组织、三水区志愿服务组织、高明区志愿服务组织等进行调查研究,获得组织、项目、文化传播、资源保障等方面的资料。现将调查资料整理分析,撰写专题报告,提供分享交流。


01.志愿服务的“红领航向”

佛山市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地区,作为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受到国内外各种思潮的影响,包括欧美国家思潮影响,港澳台地区思潮影响,对干部群众思想有一定的冲击,也容易形成一些模糊认识、混乱认识。为此,在佛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文明办、团市委等推动志愿服务组织“举旗帜”“亮身份”“树正气”,积极主动弘扬党的宗旨、传播新时代新思想。近年来,党员、团员尤其是退休老党员争当宣讲志愿者、传播志愿者的先锋。他们成立 “红耆志愿服务队”等等,以“红旗心、红旗行、红旗暖人心、红旗聚力量”为特色,深入社区、农村、企业、学校,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普及党的思想理论,宣传新时代的惠民政策,受到城乡群众的欢迎。


图一:佛山市离退休人员“红耆志愿服务队”宣传红色文化


还有,各个镇街、村居结合本地红色资源、发展成就,开展贴合实际、富有实效的思想教育活动。如禅城区山紫社区结合“铁军公园”的红色基地,引导青少年志愿者传颂周文雍、陈铁军坚定意志、革命到底、坚贞不屈、为党牺牲的壮烈故事,激励新一代人“听党话、跟党走”。 与此同时,佛山市志愿者还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创造的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成绩,展现“红色江山代代传”“为人民谋幸福”的历程,通过宣讲、参观、讨论、体验、交流以及网络传播、抖音传播等方式,让更多的社区群众、农村群众以及外来务工人员感受党的关怀、党的温暖,乐意在党的领导下干事创业、共创美好。目前,从佛山市志愿者联合会到各区志愿组织、基层志愿团队,都涌现许多“红色力量”“金徽闪亮”的队伍,传播新时代新思想,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02.志愿服务的“工匠精神”

佛山市富有“工匠之城”的美誉。一方面是自古以来佛山人就在种水稻、养桑蚕、织布衣、做家具方面匠人辈出;另一方面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股份企业的兴起,诞生了一大批的新匠人,包括科技人才、工程师、技能工人等等。在佛山市南海区建设了“珠三角工匠精神展示馆”,在社会各界产生强烈的反响,产生良好的影响。因此,“大国工匠”“工匠精神”也激励佛山市的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在志愿服务领域创造了“志愿工匠”群体。


图二:南海区西樵镇“樵讲团”专业志愿服务传播推广活动


佛山市涌现的“志愿工匠”,就是通过鼓励志愿者发挥知识、技术、技能、经验的优势,开展精心服务、精准服务、精细服务、精致服务等,为群众提供切实有效的关爱和帮助。一是精心服务。即用心感受和体贴群众的需求,提供针对性强、满足心愿的服务。二是精准服务。即根据社区、农村群众的生活状况和存在困难进行分类,提供确切有效、适合对象的服务。三是精细服务。即不是简单的关心、慰问、扶助、改造,而且是深入贴近群众,了解群众的愿望和需求变化,持续提供关爱和服务,不断提高群众生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四是精致服务。即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供有品质、有价值的志愿服务项目,帮助城乡群众感受新时代新生活。佛山市“志愿工匠”群体的类型多样,既有市属志愿组织的科技人才、文艺人才、专业人士等发挥特长,促进志愿服务提高水平、提升质量;也有大量志愿者在服务中学习、在服务中成长,由“普通志愿者”成长为“志愿工匠”。在佛山市“志愿之城”建设《方案》中,明确要求建设市、区、镇三级“志愿者学院”。市级志愿者学院主要培养志愿服务讲师团成员和志愿组织负责人;区级志愿者学院主要培养专业志愿者和志愿组织骨干;镇级志愿者学院针对志愿者素质提高开展培训,针对新志愿者进行培训等等。然而,为了满足镇街和乡村社区志愿组织越来越多、志愿者越来越多的需求,很多镇级志愿者学院也培养和组建讲师团,开展志愿组织负责人的培训教育。如南海区西樵镇在21世纪初期就组建志愿服务讲师团“樵讲团”,深入社区、农村、企业、学校开展志愿服务知识传播和技能培训,促进城乡志愿服务的发展繁荣。如今,“樵讲团”正式注册成为社会组织,不断吸纳各方人才,不仅仅开展培训教育,还开展调查研究和项目策划等,在实践中锻炼“志愿工匠”、培养“志愿工匠”。佛山市较早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大国工匠”“工匠精神”引入志愿服务领域,在志愿服务的实践中培养专业人才、技能人才,促进普通志愿者的素质发展、能力成长,有效提高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


03.志愿服务的“攻坚克难”

佛山市志愿服务组织面对社会的复杂变化和风险频发,就着重提高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应急服务、攻坚克难的能力,为社会防范风险、应急救援作出贡献。一方面是组建越来越多的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组织,随时应对突发事件,开展应急管理和救援服务。过去,佛山市只有为数不多的“蓝天救援”分队、“救辅团”分队等,近年来来则诞生菠萝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等大大小小数十支应急志愿服务队伍。既有市级注册的大型应急组织,也有镇街、社区备案的小型应急团队,“救在身边”“救在瞬间”成为越来越普遍的观念。另一方面出现新的现象,就是面向众多的志愿服务组织普及应急救援知识技能。在过去,往往将普通志愿服务组织与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组织截然分开。认为应急救援仅仅是救援组织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技能;现在则转变观念意识,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有可能面临风险灾难、面临特殊状况,都需要基本应急知识和能力,志愿者首先应该具有基本的应急能力素质。所以,不论是“志愿者学院”的系列课程,还是讲师团深入社区农村的志愿推广,现在都会增加应急救援的知识技能内容。


图三:佛山市菠萝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参与河南水灾救助


恰恰是佛山市将培养志愿者和志愿组织的应急能力、救援技能作为“基本功”之一,就提高了志愿组织攻坚克难、解决难题的能力。不仅仅在本地区保平安、惠民生作出贡献;也主动为全国各地提供抢险救灾、防疫安全的志愿服务。如在2020年春季防控新冠疫情的关键时期,佛山市很多应急志愿者从春节大年三十开始就奔赴机场、火车站、汽车站、路口、村口等担任防疫检查、应付事端的志愿服务。其中,有位应急志愿者出发之前,妻子为他担忧。志愿者回答说,“我也知道有危险,但是我不去谁去。”说完就毅然参与防疫服务半个多月。又如2021年多个省市发生水灾、洪涝的时候,佛山市菠萝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就奔赴全国各地参与服务。如河南郑州等地发生重大水灾的次日,菠萝志愿者就到现场进行救援。并且深入各个市县开展排涝服务,一直坚持了103天,帮助当地群众进行灾后安置、恢复生产等服务。菠萝人说,“我们不一定是到得最早的,但一定是坚持最久的。”不论是为四川灾区服务,为河南灾区服务,还是为山西灾区服务,菠萝志愿者都是从救援、排涝、安置、复产、复学等提供多方面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认可和赞誉。近年来,佛山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将攻坚克难的精神拓展到众多服务领域,为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作出突出的贡献。如位于佛山市的碧桂园志愿者协会,开展“碧善计划”志愿服务,为全国多个贫困县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志愿者的关爱和帮助,探索出一系列富有成效、值得推广的经验。佛山志愿者的这些探索和实践,促进志愿服务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在“围绕大局、服务群众”等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04.志愿服务的“项目创投”

进入21世纪以来,佛山市是率先探索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率先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创投”的地区之一。2005年前后,随着政府初步探索“公共服务外包”“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路径,团市委、青年志愿者协会就主动把握机遇,进行试点、推动创新。在了解和学习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志愿服务项目运行,政府资助志愿服务项目的经验之后,佛山团市委就撰写报告提交市委市政府,获得重视与支持,首创“佛山市志愿服务项目评审与资助”制度。政府提供150万元经费,支持青年志愿者协会评选优秀项目进行资助,提高服务社会发展、服务群众需求的能力。这一经验通过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的调查总结获得全国推广。如今,佛山市已经形成市、区两级志愿服务项目“创投”竞赛的健全机制,而且在顺德区、南海区还形成镇街志愿服务项目“创投”竞赛的特色机制。并且,这些项目“创投”活动与全国的志愿服务交流会暨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形成衔接,建立从上到下并延伸到基层的链条。


图四:顺德大良一心志愿者协会“听涛追梦”助残服务项目


在这些志愿服务项目的“创投”、比赛以及资助、奖励机制推动下,佛山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就开发和实施了许多富有特色、具有实效的服务项目。如顺德区大良街道“一心”志愿者协会先后开发30多个服务项目,其中有一些获得“创投”、竞赛资金的扶持,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其中,“听涛追梦”就成为特色品牌。志愿者在关爱和服务残疾人的时候,发现行动不便,缺乏外出活动,就是造成他们自我心理封闭的重要原因。为此,他们根据残疾人的意愿,定期举办“听涛追梦”活动,带残疾人到大海边、到沙滩上,观赏外面的世界、追逐内心的梦想。很多残疾人在参加“听涛追梦”活动之后,心情豁然开朗,生活更有信心。这些对于健全人非常容易的行动,对于残疾人却是困难重重、难以实现。志愿组织开展针对性服务,满足残疾人内心最关注的需求和愿望,就非常具有励志的效果。类似这样的项目,在佛山市志愿服务项目“创投”中涌现出许多,也因为参赛展示获得社会关注、获得社会资助,获得发展壮大。


05.志愿服务的“育人成长”

佛山市在推动志愿服务发展创新过程中,发现在做好社会关爱服务的同时,也要突出志愿者在服务中的体验和成长,实现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一方面,从全社会来说,志愿服务也是人们进行社会化、教化的一种方式,通过参与友善互助的服务学习和体会文明、和谐等等。另一方面,尤其是青少年通过志愿服务增长社会知识、体验社会友爱、感受社会温暖,就有利于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有利于心理成长和个性完善。佛山市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城乡群众的思想变化,以及青少年的思想发展,受到复杂思潮的影响,也遇到种种困惑与问题,在开展文明进步传播、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志愿服务等实践和体验,促进人们的思想健康发展、心态健康发展。为此,佛山市特别重视开展针对青少年成长的志愿服务,也积极探索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中的成长。


图五:高明区“爱的小屋”务工人员子女关爱活动


近年来,佛山市积极探索中学生志愿服务、亲子志愿服务、家庭志愿服务等形式,吸引学生和家长一起在志愿服务中体验和成长。如高明区建立“爱的小屋”,针对老旧社区、山区农村为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提供关爱和服务,尤其是助学成长服务。与此同时,很多爱心家庭的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关爱服务,既能够励志成长,也加强亲子沟通。同时,友爱历奇辅导中心获得佛山市重点志愿服务项目的资助,为流动儿童开展拓展教育、素质训练,并且让亲子志愿者一起参加辅导,在互动中丰富心灵。此外,调查发现,“育人成长”不仅仅是中学生、小学生,而且很多成年人、青年人也在志愿服务中获得锻炼成长。如湖南省前来佛山市务工发展的凌送军,自己谋生的同时也热心助人,但是最初得时候文化素质不高、社会经验不足,也遇到非常多的困难。加入志愿服务组织后,不仅仅参加奉献社会、关爱他人的服务项目时,获得体验成长;而且积极参加志愿组织的各种培训班、考察活动、交流活动,并且敢于提问、敢于求教,很快就获得素质提升,逐渐成为优秀志愿者,还成为佛山好人、广东好人。近年来,凌送军担任南海文化公园志愿V站站长,既做好送温暖的服务,也打造志愿文化魅力,成为远近闻名的志愿服务品牌阵地,受到省内外的关注,获得团中央等肯定。在佛山市有很多凌送军这样的志愿骨干,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不断提高素质、不断成长成才的典型,逐渐汇聚成为优秀志愿者群体,在社会上产生极大的影响力。


06.志愿服务的“城乡惠民”

佛山市较早推动志愿服务的全域发展、平衡发展,较早推动志愿服务的城乡覆盖、惠及群众。一方面,禅城区、顺德区、南海区作为改革开放先行、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率先诞生志愿服务组织,探索和创新志愿服务的途径方式;另一方面,三水区、高明区等山区较多、农村较多的区域也获得市里的倾斜和支持,促进志愿服务力量的发展,延伸关爱帮助群众得了链条。在2006年佛山市开展青年志愿服务项目评审和资助的时候,就明确了向山区、农村项目重点扶持的原则,让三水、高明的志愿服务项目脱颖而出。与此同时,还鼓励市属志愿服务队伍、南海和顺德志愿服务队伍结对三水、高明,不仅仅关爱帮助山区老人和儿童,而且带动山区志愿服务团队的发展壮大。


图六:三水区志愿者关爱孤寡老人“幸福乡村安乐窝”服务计划


三水区是属于比较偏远、山区较多的区域,既获得佛山市的重点支持和推动,也发挥本地主动性,发展志愿组织和服务项目。比如深入山区农村,开展关爱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志愿服务。如“幸福乡村安乐窝”计划,就是面向农村孤寡老人的志愿服务项目,为他们老旧、破漏的房屋进行修缮、加固,同时购买安全实用的家庭用品、生活用品,改善孤寡老人的生活,受到老人的欢迎,也获得农民的好评。高明区针对农村城市化过程的群众需求,探索富有实效的志愿服务。如廉租房小区以困难家庭、残障人士、孤寡单亲等群体为主。新迁入的居民相互陌生、交往不多,遇到困难的时候缺乏关心和帮助。这时候,志愿者前来提供关爱、动员激励,逐渐建立廉租房小区的志愿服务队伍,建设“邻里守望”“邻里互助”的温暖家园。一是 针对小区内特殊群体需求,统筹整合小区内资源来开展“社区生活会”等常态化志愿服务为主,开展“心灵放松室”“长者歌友会”等康乐服务为辅,打造特色的服务格局。二是 组织小区志愿者参与“志愿者成长训练营”“益伴亲子志愿”等培训,提升小区志愿者服务能力,在发展壮大服务队伍同时为小区提供更优质服务。三是 以廉租房志愿V站为中心,以点带面带动小区内长者饭堂、妇女微家等服务站点,搭建志愿服务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各类资源进驻小区,提升社区服务品质。从2016年起,小区内志愿组织针对廉租房小区共开展300场志愿服务,覆盖面达4000人次,从服务中发掘培育20个小区志愿者骨干,带动100户居民参与。这种点滴积累、持之以恒的志愿服务,带动廉租房小区的群众改变“陌生人”的隔阂,重建“熟人的温暖”,共同建设和睦友善的生活家园。由此可见,高质量志愿服务的发展,也要坚持“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让老旧小区、偏远山区的群众也享受新时代的生活、享受志愿者的关爱和温暖。


07.志愿服务的“大湾区合作”

佛山市志愿服务主动配合国家战略,主动参与国家战略。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为全国瞩目、世界关注的发展战略推出的时候,佛山市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就充分发挥合作渠道的优势,积极扩大大湾区志愿服务的辐射和联动,逐渐形成影响广泛的合作网络。早在1993年,一部分籍贯是佛山市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的义工回乡交流,带动“佛山义工团”的成立,开展深入社区和农村的志愿服务。


图七:“佛山义工团”彰显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的活力


“佛山义工团”成立28年来,发挥非常多的积极作用。一是 引进外国特别是欧美国家的志愿服务经验,也引进中国港澳地区的志愿服务经验,提供佛山城乡群众了解和学习,并且与“学雷锋、做好事”相结合,开始探索促进社会文明、关爱特殊群体服务的持续化、长期化。二是 “佛山义工团”的骨干、成员后来有许多成为佛山市志愿者联合会、佛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积极分子,也成为各区镇志愿服务组织的骨干,将国内外、境内外交流合作的经验传播推广。三是 率先推进“社工+志愿者”的合作服务,将专业元素引入志愿服务领域,提高关爱帮助社会人群的精准性、有效性。经过28年的发展变化,从“佛山义工团”到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契机,志愿者的交流合作方式、交流合作内容都发生很多变化。一是 从“单向交流”变为“双向交流”。即佛山市不仅仅是吸收和参考海外经验,也将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以及中华文化理念、本土创造经验传播到港澳地区、传播到世界各国。二是 善于取舍、促进融合。不是单纯学习国内外经验,而是根据佛山市工商业发展、科技创新、城市化进程等特点,志愿者创造的特色经验,作为新的内容和方式。如社区、村庄党组织带来志愿者建设的“星火驿站”,除了一般性的邻里互助、扶困助弱服务,还将弘扬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传播新时代新思想等内容融合进去,发挥越来越大的引领作用。三是 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的机遇,不断拓展新的服务领域、探索新的服务形式。如佛山市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举办多届“粤港澳大湾区公益志愿服务合作论坛”,建立合作联盟以及各种分领域的合作团队,发挥珠江三角洲地区九市,以及香港、澳门的志愿组织优势,共同创造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岭南模式”。


08.几点建议

佛山市作为改革开放先行一步、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志愿服务也敢于“先行一步”“先行先试”“先行示范”,创造了新时代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经验。但是,面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志愿服务的新要求、新期待,面对群众生活需求的不断变化,佛山市志愿者和志愿组织仍然面对挑战、面临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

第一、要把准方向。

佛山市志愿服务的改革、创新、发展,就是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主动性、创造性,率先探索志愿服务的“中国路径”“中国经验”。因此,佛山市志愿服务的发展方向,既不能是盲目学外国、学西方,走脱离中国国情和特色之路;也不能是保守僵化、固步自封,走缺乏生机活力之路。坚持新思想引领下的探索和创新,把主流价值与专业价值有机结合,走出佛山特色的志愿服务社会化与专业化路径,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二、要转型升级。

新时代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志愿服务要为解决“不平衡”与“不充分”的矛盾作出贡献,就必须大力提高志愿者的素质和志愿组织的能力。为此,正如改革开放以来,企业要不断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志愿组织也要转型升级、迭代更替。确实,我们在长期的调查交流中,发现原来非常活跃的一些志愿者,现在不能适应社会新形势、群众新需求,逐渐淡出公益领域;原来一些声名远扬的志愿组织,由于无法跟上形势、更好作为,如今也陷入困境、发展困难。我们认为:“转型”就是要主动把握新时代的背景和要求,不墨守成规、不固步自封,而是根据社会要求、群众需求,不断调整志愿组织的服务重点、发展取向。“升级”就是主动把握和领会新科技、新网络、新智能等对社会的冲击、对志愿服务的冲击,积极主动掌握新的知识和技术,更好地利用新技术为人民群众做好服务。佛山志愿者和志愿组织既要坚守初心、也要主动创新,才能够在新时代志愿服务发展中更有作为、更有贡献。

第三、要激励创新。

佛山市志愿服务的创新发展,一方面是体现在实践领域,要不断创新服务项目,既有规模化、品牌化,能够满足更多城乡群众需求的特色项目;也有小型化、精品化,能够适应各类特殊群体、困难群体需要的服务项目;从而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更好地发挥关爱互助、和谐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体现在理论创新,佛山市志愿服务进入现阶段,恰恰需要新理论、新知识引领更好更快的发展。为此,既不能沿用陈旧的理论,也不能照搬外国的理论,而是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导下,发挥思想活跃、善于创新的特点,不断总结经验、揭示问题、提炼规律、促进发展。2021年成立“佛山市志愿服务发展咨询委员会”,汇集专家学者、专业人士、志愿者骨干、创新青年等等,围绕佛山志愿服务的未来发展和创新路径,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探讨,对于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壮大具有重要价值。

第四、要深化丰富。

新时代的志愿服务最关键是要做深做细、做实做好。尤其是要改变“一阵风”“走过场”“作秀”“造势”等问题,真正将志愿服务贴近社区、贴近农村、贴近群众。一方面是加大志愿服务组织的“结对发展”和“种子培养”。即鼓励市、区特色志愿服务组织深入镇街,与乡村社区的志愿者团队“牵手”“结对”,根据基层需要和群众需求策划实施服务项目。同时,不断培养居民、村民、外来务工人员中的志愿者“种子”,成为基层组织的骨干力量。另一方面是要推动志愿服务项目的“裂变”,从原有项目中,根据社会需要、群众需求,延伸出多样化、丰富性的项目系列,让广大群众时时刻刻、随时随地都能够感受志愿服务、享受志愿服务。这样,高质量的“志愿者之城”就能够更早建成。

佛山市在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方面进行“先行探索”“先行先试”,创造了一系列的经验,取得良好的成效。面临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还要勇于改革、锐意创新,力求有新创造、新作为、新贡献。

您还可以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