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月23日武汉封城以来,短短十几天的时间,全国人民都动员起来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战役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大多数人根据政策指引“宅在家里也是为国家做贡献”时,也有很多人选择逆行而上,无论是 “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防疫一线医生,还是人民警察;无论是环卫工人,还是奋战在急需医疗物质生产线上的工人,以及其他很多为防疫工作甘冒风险的人,无不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体现着职业担当。作为一名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师,也时刻关注着社工行业的信息,广州市社协发出“广州社工红棉守护行动”的倡议,很多社工机构纷纷响应,青年社工们通过线上咨询为服务对象疏解焦虑,解疑答惑;线下青年社工也积极为困难对象提供必要帮助,如一些青年社工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购买鸡蛋蔬菜,送去自己都紧缺的口罩等物质,代替困难老人到医院取药并送药到家等。还有一些青年社工在政府的号召下走向公交车站等公共场所协助测量体温,宣传佩戴口罩政策等。这些在日常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此时对服务对象来说都意义重大,有效地缓解了疫情传播带来的“不安全感”,体现着社工的职业担当。
1月29日广州市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微信公众号文章《面对疫情,社工行动》中《深入隔离病区陪护2岁男孩》,黄社工成为全国第一位为了服务对象走进隔离病区的社工,一位逆行者。2月2日 “天天向上”节目中胡旦旦社工通过电视平台向全国诠释了青年社工的职业情怀,让更多人了解社工这个职业;2月3日,黄社工疫前逆行则用行动诠释了青年社工的职业担当,让更多人看到社会工作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看到文章的第一时间,我便给黄社工发了微信:“看到你的事迹,勇于逆行,安抚两岁幼童,不忘党员初心,不负社工使命,向你致敬”。她回复:“没有亲历过,恐惧可能会大一些,因为不是特别了解,经历过后倒也没有想象中恐怖,而且现在小孩的情况还不错”。在表达敬意的同时,我也在思考社工疫前逆行事迹对社工这个职业说明了什么,意味着什么?为此,我专门书面访谈了广州市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徐晗总干事。
马凯:阳阳这个个案是怎么发现的?
徐晗:这个个案是该家庭被收治后,发现情况特殊,疾控中心对接了区民政局和服务对象居住辖区(江海街),然后社工站了解到这样的情况的。可以说社工机构进入了政府服务的大系统。
马凯:这个个案你和水芳主任做了怎么样的评估?
徐晗:所做评估包首先是服务对象是否真的已经无法获取支持的资源(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后来发现其在广州除了被隔离的家人,确实没有其他亲友;市八医院压力非常大,医护人员精力也确实无法顾及);其次是服务对象的具体需求是什么;第三是社工进入病区是否安全;第四是社工进入后的退出机制是什么。
马凯:你们决定派出社工跟进,如何选择跟进社工,获得了哪些支持(街道,居委,医院)?
徐晗:我们选择社工时,其实选择空间不是太大,因为不少同事都不在广州,且有部分同事身体情况不允许。我们首先想找的是熟悉家庭或青少年领域服务的同事,然后工作要比较细致、责任心强、心理素质过硬;第二考虑事后可能要隔离,尽量选取一个人居住或方便隔离观察的同事;第三考虑先从党员里选;第四本人要同意。幸运的是,我们第一个选择的同事,就同意接受这个任务。各方都在想办法提供支持,街道派人开车专程到住处接同事去医院,医院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防护设备和耐心的讲解说明,民政局和街道在不确定服务对象何时可以确诊转院的情况下,也在寻找可以接班的人,还包括了街道和机构在整个过程中不断与同事沟通,提供情绪支持。
马凯:派社工近距离接触疑似病人有顾虑吗,如果有,什么因素触动你做出最终决定
徐晗:肯定有顾虑,但当时感觉就是非常紧迫的情况,用陪护同事的话说:只是社工的第一反应。
马凯:恒福后续对跟进社工有怎样安排(隔离期间机构提供哪些帮助)?
徐晗:同事撤出后,机构购买了消毒用品和食物等日常用品,对同事居家观察的住处进行了全面消毒,并每日了解隔离同事的健康状况和日常需求,安排同事送货上门。
马凯:接下来机构就防疫工作会做出哪些安排?
徐晗:一是协助街道开展公交站点的排查和防护劝导工作;二是对困境对象进行电访摸查,对服务对象进行情绪安抚和提供疫情相关识别和防护措施的咨询。同时发现部分对象有购物困难和缺少口罩的情况,社工已经陆续链接资源跟进解决。三是针对目前众多服务对象无法出门的情况,开展线上的社交支持活动,目前在精综进行尝试,通过微信等沟通平台,建立服务对象之间的社交和支持平台。
对徐总的访谈,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一是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职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其职能得到政府的认可;二是社会工作职业规范日益完善,无论是机构选人用人还是社工开展服务工作都有一套切实可循的职业操作规范;三是社会工作职业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勇于担当的从业者,关键时刻能够站得出,撑得起,顶得住。四是社工职业本土化发展日益深入,得到越来越多居民和社会认可。
尽管目前社工职业发展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我们相信,社工职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作者信息
马 凯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广东省团校)
青少年与社会工作系讲师、中级社会工作师
联系邮箱:22935638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