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时代 “志愿县区”发展的路径 ——以广东省博罗县为调查案例

您的位置:首页>研究与创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志愿服务经历“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到农村”的发展壮大过程。其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呈现“志愿者之城”、“志愿县区”、“志愿小镇”、“志愿乡村”建设等热潮,逐渐推动乡村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繁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其中,“志愿县区”规划与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一方面上接中央、省、市的要求,将志愿服务政策制度落实到基层;另一方面对乡镇、村居、小区(自然村)推广普及,将志愿服务机制措施细化深化。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是“志愿县区”建设的典型地区,既是全国文明县区,也是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区,还是中宣部重点联系的十个“文明实践县区”之一。早在2018年制订博罗县“志愿之城”建设三年政策制度,并陆续完成建设指标;现在正在制订2021年——2023年“志愿博罗”高质量建设政策制度。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广东省团校志愿服务研究中心开展专题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并撰写调查报告提供各地区参考借鉴。


一、新时代“志愿县区”的机制


博罗县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就积极参与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党员、团员、青年中倡导志愿服务、营造友善文化。但是,较长时间停留在单纯的“活动”阶段,缺乏持续发展、深入推进的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博罗县按照建设“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要求,从政策、制度、组织、项目、阵地、文化、保障等多方面,构建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尤其是2018年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大力推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和项目发展,夯实志愿服务发展壮大的良好基础。


第一、做好政策制度的顶层设计

博罗县是最早响应“志愿者之城”建设的县区之一,按照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的要求,借鉴深圳、广州、佛山等地经验,从2016年开始探索“志愿县区”建设路径,并且在2018年正式制定政策、落实措施。中共博罗县委办公室 博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博罗县建设“志愿之城”实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志愿服务范围不断扩大,覆盖社会治理各领域、群众生活各方面,覆盖广大城乡镇街、村居,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创建成有温度的‘志愿之城’。”2021年正在制订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博罗”高质量发展《方案》,提出志愿服务全面参与和助力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创新,有效推进关爱互助、民生改善的系统措施。

这样,“志愿县区”建设纳入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获得政策倡导、制度保障、资源支持,逐渐形成全社会关注、全社会参与的志愿服务热潮。并且,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各镇街、各单位陆续出台具体的志愿服务队伍建设、项目发展、文化传播制度措施,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获得多方面的保障。


第二、做好社会动员的广泛参与

博罗县具有“珠三角范围、大山区地貌”相交织的特点,既是粤港澳大湾区“9+2”范围内的一个县区,却是以山区乡镇为主要区域。因此,博罗县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志愿服务传播辐射到山区农村的中转区域,较快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从广东省的农村县区看,博罗县的志愿服务发展的较早也较快。不仅仅具有党政部门、群团组织推动的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妇女志愿服务组织、公职人员志愿服务组织等等,而且很早就拥有一大批民间发起、独立注册的社会化志愿服务组织,如“博仁文化志愿者协会”、“博艾志愿者协会”、“手留余香志愿者协会”等等。目前,博罗县共有实名注册志愿者199660人,志愿服务组织和团体1457个,开展惠民服务活动32178次,经常性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镇、村达到100%。广东社志会2020年在博罗县开展专业督导活动的时候发现,有三类志愿者特别积极:第一类是社会化的志愿组织负责人,包括会长和秘书长,不仅仅在接受专家学者、专业社工咨询辅导的时候非常认真,有些还“额外”参与并跟随专家组到其他镇村咨询辅导,渴望学习更多的知识技能。第二类是一些党政部门负责志愿服务协调的人员、乡镇宣传委员和团委书记,他们并非应付督导,而是认真咨询、仔细记录,力求对于日常化推进志愿服务工作有帮助。第三类是有些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及村民积极分子,非常珍惜与专家学者、专业社工的交流机会,真诚介绍本村发展志愿服务的想法和措施,希望获得指导和帮助。正是这些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志愿者骨干积极带头、宣传发动,吸引乡村社区群众勇于参与志愿服务,掀起爱心奉献、友善互助的热潮。


第三、做好需求导向的项目创新

博罗县将贯彻中央、省市的政策要求,与了解适应城乡群众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在志愿服务中注重需求导向、项目创新,提高社会成效。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下,志愿者联合会参与开展面向全县群众的“问需问计”大调研,回收有效问卷102991份,走村入户访问调查10000多户,召开1056场座谈会,收集乡村社区群众需求建议4233条,归纳出十个方面的“微心愿”:一是医疗卫生健康增资源;二是产业支付扶持多帮带;三是小孩上学教育给方便;四是人居环境改善多投入;五是农副产品销售畅渠道;六是活动阵地场所添功能;七是农业科技知识常指导;八是基层两委班子配坚强;九是农村志愿服务强培训;十是精神文化生活多丰富等。根据群众需求,博罗县志愿组织开展30000多场次志愿服务活动,培育105个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包括“抗疫关爱行”、“困境儿童假期游学”、“农民趣味运动会”、“优秀宗祠文化代代传”、“让家暖起来—心理辅导”、“关爱小梦想-探访留守儿童”、“艾满家园公益行”、“我们的节日-文化习俗活动”、“声声源-博闻书吧”、“守护者增能驿站”、“绿房子环保计划”、“拐杖计划-长者权益服务”等等。从农村县区来看,博罗县是较早开展公益志愿服务项目创投、运用文明实践基金会进行资助的地区,推动志愿组织更多面向基层村居、更多贴近群众需求、更多开展富有实效的服务。


第四、做好专业提升的培训督导

博罗县为了提高志愿服务水平、有效帮助社会人群,就特别重视队志愿者和志愿组织的培训督导。从2015年开始,每年都邀请广东省、惠州市的专家学者、志愿者骨干到县里授课,并且安排县志愿组织的骨干到乡镇、村居授课。尤其是2018年入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区,各镇村建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团队之后,就认真做好志愿服务的“三级培训”:第一级是邀请省市专家学者对全县志愿者领袖与骨干进行培训辅导,不仅仅是定期举办讲座、授课,而且分小组辅导骨干并提升素质。第二级是组建县志愿服务讲师团、辅导组深入乡镇,对文明实践所志愿者骨干进行培训提升,“手把手”教他们组建队伍、开展活动、做好激励等方式方法。第三级是乡镇志愿者骨干“挂点带村”,选取有需求、有特色的村庄结对帮扶,从配合村委组建志愿者队伍,到帮助村民志愿者自主管理与开展活动等,提供切实有效的支持。目前,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广东省团校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与博罗县文明办、博罗县志愿服务联合会签订协议,为全县培养100名专业志愿者骨干,作为带动乡镇、村居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的“种子力量”。这些培训督导采取“1+3+N”的方式,即每月围绕志愿者骨干成长的重要课题进行授课,包括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思路、新时代志愿服务组织的建设与管理、志愿服务项目策划与实施、志愿服务管理者素质提升、志愿服务的调查研究与文章写作等。此外,利用三个半天的时间前往“N”个社会化志愿组织、乡镇志愿者团队、村居志愿者队伍进行专业督导。例如,到公庄镇志愿服务团队督导的时候,镇里志愿者骨干介绍已经成立“艾公庄”中医健康志愿服务队等多支队伍,现在联合各种志愿者力量,成立志愿者协会,但是大家为确定什么名称在犹豫不决。因为,仅仅称为“公庄镇志愿者协会”,纯粹是地名,缺乏特色和影响力;沿用“艾公庄”或其他名称,也不够大方响亮。督导专家了解公庄镇志愿者的需求和想法之后,建议成立“公心志愿者协会”,一方面体现弘扬党的宗旨,出于公心、一片丹心为人民;另一方面也与公庄镇有“公”字相同。各位志愿者非常赞赏这个称呼,也拓展了志愿服务创新发展的思路。与过去仅仅邀请专家学者授课的做法相比较,“授课+督导+咨询”的专业化途径,对于乡镇、村居志愿者和志愿组织有较大的帮助,有利于提升素质、促进服务。


第五、做好各方联动的社会保障

博罗县虽然处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但是属于山区农村地带,人才资源和经济资源都比较缺乏。因此,在发展志愿服务事业的时候,一方面加大党和政府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联合社会各方力量提供资源支持。博罗县“积极探索‘低成本、可持续’的模式,形成‘三年三级跳、加快规范化’的基金会建设路径(2018年公益创投资金、2019年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2020年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2017年率先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创投活动,由县财政提供‘种子’资金支持,同时吸引企业和社会资金支持,资助深受群众欢迎、具有良好实效的志愿服务项目,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面及群众受惠面。”[ 谭建光。《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调查报告》。中华社会工作网,2020年9月2日。http://www.chinasocialwork.cn/content/7594]从各地区的情况看,博罗县在2017年开展公益志愿服务项目创投,是山区中较早探索这种形式的县之一。这样就实现“三个吸引”的作用,一方面吸引各级党政部门关注创投活动、重视志愿服务,逐渐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支持;二是吸引工商企业、公益基金关注志愿服务,提供支持和帮助;三是吸引城乡群众关注志愿服务,通过创投活动与宣传推广,让志愿服务做到“入村入寨”、“入脑入心”。在2019年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2020年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之后,就让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的资金资源进入规范化发展的阶段,形成“蓄水池”与“活源泉”的效应,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志愿县区”建设的主要元素

近十年来,博罗县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结合本地区特色,不断探索富有特色的“志愿县区”建设路径,形成志愿服务联合会、文明实践基金会、“博字号”志愿服务组织、“志愿基地”网络、“志愿引擎”系列、“志愿文化”普及等系列,有效支撑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繁荣。


第一、志愿服务联合会——“大家庭”

博罗县是最早响应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的号召,探索志愿者和志愿组织联合发展路径的县区。2013年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成立的时候,博罗县就积极参与相关组织活动,并且参照国家和省市的模式,筹建本县的联合组织。2015年,博罗县志愿服务联合会在博罗县民政局注册成立,是由博罗县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以及关心和支持志愿服务事业的单位或个人自愿组成的联合性、全县性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联合会的宗旨是,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培育志愿文化,促进志愿服务事业,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从调查的情况看,博罗县志愿服务联合会最主要是发挥志愿者“大家庭”的作用。一方面是配合党委政府,统筹协调志愿者和志愿组织的发展,包括帮助县委县政府、文明委、宣传部等起草发展志愿服务的政策制度,为志愿者提供支持和保障。另一方面是搭建帮助志愿组织注册发展、帮助志愿者提升素质的平台,包括加入“中国志愿”信息管理系统、制订志愿者服务激励措施、建立志愿者学院、组建志愿者讲师团等等。这样,不论是党政部门的志愿组织、社会民间的志愿组织还是乡村社区的志愿组织,都愿意寻求博罗县志愿服务联合会的支持和帮助,并且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系统。


第二、文明实践基金会——“蓄水池”

博罗县在开展公益志愿服务创投活动的基础上,2019年7月挂靠博罗县慈善总会设立“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2020年7月27日,“惠州市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在惠州市民政局正式登记注册,获得基金会法人登记证书,其业务范围包括“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依法筹集慈善资金和物资;开展相关教育培训、激励回馈及其他公益慈善活动。”截至到2020年12月31日到账资金3300万元,支持各类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项目资金支出达到70%以上。作为以山区农村为主的县区,这种文明实践与志愿服务的资金资源投入力度比较大,也发挥很好的带动作用。一方面促进乡镇、村居为获得基金会支持的志愿服务项目提供配套资金,保障项目实施更扎实、更广泛、更持久;另一方面吸引博罗县内外的工商企业、社会机构为获得基金会支持的志愿服务项目提供多样化的资助,延伸项目的功能,惠及更多的社会人群。例如博艾志愿者协会获得文明实践基金会8万元的资金支持,吸引各家中医馆投入800万元,将一个原来脏乱差的村庄改造成为文明时尚、传承民俗、中医惠民的“九村中医”,并且在正常营业的同时还举办义诊、义灸、义疗等志愿服务活动。如今,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不断扩大财政支持、企业资助、社会捐助的资金来源,为志愿者和志愿组织乃至文明实践宣讲传播、志愿服务关爱互助等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三、“博字号”志愿组织——“领头羊”

博罗县致力于发掘和培育有愿景、有能力的示范性志愿服务组织,作为带动全县乡村社区志愿团队发展的“领头羊”。从2015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志愿服务联合会选择一批服务时间长、社会口碑好的组织,精心打造10类“博字号”志愿服务团队:如“博艾”中医健康志愿服务团队、“博仁”文明乡风志愿服务团队、“博艺”文艺轻骑兵志愿服务团队、“博法”普法志愿服务团队、“博科”科普志愿服务团队、“博卫”心理健康志愿服务团队、“博农”三农志愿服务团队、“博教”师德师风家教志愿服务团队、“博学”小手牵大手志愿服务团队、“博青”青年志愿服务团队等。其中,“博仁文化志愿者协会”的服务内容越来越丰富、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泛,既有面向乡村社区群众宣讲新思想新政策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也有面向妇女传授夫妻和睦婚姻幸福知识的家庭志愿服务,还有引导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亲子文化志愿服务等等。如今,这些“领头羊”志愿服务组织结对乡镇、村居,不断培育扎根农村的志愿团队,深化细化贴近群众的志愿服务。


第四、“志愿基地”网络——“根据地”

博罗县注重打造“志愿基地”网络,从县级重点基地到乡村特色基地,都成为志愿者和志愿者开展服务、传播文化的有效载体。在县文化中心区域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中心”,把传播新思想、加强党建工作与推进志愿服务有机结合。在建好主流文化服务阵地的同时,也建立各种特色基地。2019年1月30日,明清九村中医文化街揭牌,致力发展中医药、健康养生产业,传播艾文化等中医文化,争创广东省第一条以中医养生文化为主题的特色街道。弘扬中医文化,发展中医事业,是明清九村中医文化街的初衷与重任。于是,古街以中医药文化为主,引进有分量的中医中药、中医养生类项目,打造集中医文化交流中心、药食同源区、中医药博物馆等于一体的中医特色街。与此同时,还成立“明清九村”中医志愿服务队,多次举行中医专家巡回义诊活动,为群众提供义诊;举行中医文化科普、中医技术培训等活动,让群众全方位感受中医的魅力。每一场中医科普、义诊、实用中医技术培训活动的开展,总是吸引众多群众前来参与,让这里成为中医文化活动开展的“人气王”。另外,在博罗县客家婆景区位于罗浮山下,是3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浓缩了客家文化精髓,通过迁徙、教育、伦理、民俗、农耕、传统美食等多个不同内涵的主题,集中展现了千年客家文化之韵。景区分为五大主题景点,分别为客家婆发展史、豆腐花工业长廊、客家往事馆、百磨长廊等。近年来,博罗通过基金的项目化扶持,依托民俗文化志愿者的服务,使一批客家文化的非遗项目活化起来,也使客家精神通过志愿服务传播开来。在队伍建设方面,当地还发展客家婆系列文化志愿团队,推出系列文艺演出和宣讲,促进传统技艺传承。该队伍不仅依托现在的平台阵地开展活动,也更多地借助“走出去”的机会,把服务和关爱送出去。[ 《惠州博罗: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推进客家文化传承》。南方网,2020年11月9日。http://life.southcn.com/g/2020-11/09/content_191690931.htm]目前,各乡镇也在挑选一些具有红色资源、民俗资源、环保资源的村落、广场、小院,建立文明实践基地和志愿服务基地,实现全县“志愿基地”网络的全覆盖。


第五、“志愿引擎”系列——“智多星”

博罗县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县区、重点联系县区,以及“志愿之城”建设试点县区,非常重视“智多星”的专业推动作用。2015年以来,陆续邀请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惠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以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广东青年政治学院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前来提供理论指导、提供对策建议。尤其是近年来,博罗县与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广东青年政治学院志愿服务研究中心开展志愿服务专业督导,邀请广东省团校公益志愿者学院、广州市智荟青年社会组织发展中心、中山市“友益思”创新中心、深圳市宝安区义工联等专家学者、专业社工、志愿者骨干等前来提供智力支持。与此同时,博罗县还建立本地的“智多星”作为志愿服务的“引擎”,支持和鼓励博仁文化志愿者协会、方向公益协会、教育义工团等骨干挂钩联系各乡镇、各村居,既开展培训辅导,也发掘和培养基层志愿服务人才。博罗县经过几年的培训、督导、评估、传播等发展,初步构建起“省市与县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传授与辅导结合、课堂与巡回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的专业发展路径,为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第六、“志愿文化”普及——营造社会氛围

博罗县重视建设以新思想引领、新文明支撑为主的志愿服务特色文化。特别是近年来,积极将城乡志愿服务发展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不断提升功能和价值。博罗以全县域为整体,以县、镇、村三级为单元,县一级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镇一级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社区)一级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据悉,博罗县已在378个村(社区)和条件成熟的“两新”组织中建立了实践站,实现机构全覆盖。同时,依托志愿服务队伍和志愿者,组建了“1+10+N”宣讲队,宣讲队说政策、讲理论、办实事,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截至目前,组织宣讲300多场次,参与群众超过3万人次,受到群众广泛欢迎。还有,县文艺志愿者用音乐挖掘农村文化资源,开展乡村村歌创作,宣传博罗各地新农村建设新风貌,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让长期居住城市的人们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变化,记住乡愁。如今,100首村歌已成为村民的“共同语言”,也实现了“一村一歌”,传唱村歌不仅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促进了党群、干群、邻里关系的融洽。[ 《推动志愿服务细水长流遍地开花》。《经济日报》2020年7月13日。]一方面,这些新时代文明宣传、新乡村文化传播、新生活习俗提升的活动,通过大量理论宣讲志愿者、文化传播志愿者深入乡村社区,带领热心居民志愿者、村民志愿者不断拓展服务、不断产生成果、不断扩大影响力。另一方面,广大居民、村民也成为这些文化志愿者成果的享受者,在欣赏和品味新时代文化艺术、欣赏和品味乡村美好习俗的同时,受到新思想的熏陶、受到新风尚的陶冶。


三、“志愿乡村”建设的特色亮点

博罗县在志愿服务发展过程中,采取“眼睛向下、夯实基层”的做法,近年来将主要经历用在发展乡镇、村庄的志愿组织,活跃乡镇、村庄的志愿服务,为乡村振兴、乡村建设提供支持。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支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 《习近平: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新华社每日电讯,2020年12月30日。http://www.xinhuanet.com/mrdx/2020-12/30/c_139628945.htm]因此,博罗县志愿者不满足于到乡村开展一两次服务活动,而是致力于构建乡村志愿服务发展富有生机活力的机制。在这些年的培育下,诞生许多富有特色活力的“志愿乡村”。


第一、观背村——志愿者建设“文化部落”

博罗县罗阳镇观背村,曾经被当地的一些人称为“烂村”,一方面是指村容村貌破落,另一方面是缺乏乡风文明而陷入纠纷矛盾。2015年,该村作为博罗县“法德同治”的试点,驻村第一书记与村干部、村民协商讨论之后,采取“文化引领、法德同治”的思路。先后两任村书记陈湘、郑国雄接力推进,面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的制度措施,另一方面邀请“手留余香”志愿服务团队等前来开展活动并带动村民参与志愿服务。目前,观背村1025名村民中,拥有400多名志愿者,他们积极参与“文明墙绘”、“文明书吧”、“文明小路”、“文明庭院”等建设,打造富有特色活力的“文化部落”。如今引入画廊、摄影家工作室、创意坊等60多家文化机构,形成繁荣兴旺的文化产业。我们曾经多次到观背村调查研究,第一次是2016年,驻村第一书记介绍,刚刚来到村里改造现状的时候,村干部信心不足、村民反应冷淡。当时,新班子的成员就想到借助志愿者的力量,一方面邀请高校美术专业大学生志愿者前来做“墙绘”,既修补破旧墙壁,也发掘并弘扬乡土文化,还积极宣传新时代新思想;另一方面邀请县城的志愿者周末前来义务修补破烂的村路,村民从“冷眼旁观”到“热情参与”。后来,我们社志会的专家不仅仅在当地干部的陪同下调研,而且几次自行前往“微服出行”、自主考察,发现观背村将旧房屋建成“创意坊”,将破庭院建成“网红点”,将小院落建成“农家乐”,将村口房子建成“文化部落”。这样,不仅仅文明风尚不断提升,而且乡村产业日趋兴旺,赢得广大村民的拥戴和支持。


第二、新村村——志愿者共创“融合和谐”

博罗县园洲镇的新村村,是经济繁荣、工业发达、人口密集、文化融合的新兴发展村落。户籍人口1346人,外来流动人口2600多人。在新村村党总支、村委会的支持下,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青少年志愿服务队等,拥有注册志愿者169人。新村村的特色品牌:一是“百姓座谈会”志愿服务系列。即定期邀请本村村民和外来人口召开“座谈会”、“恳谈会”、“议事会”、“交心会”等,志愿者既做好会议的意见收集和整理,也根据百姓的需求和意见开展各种关爱互助服务。二是“4:30”课堂志愿服务系列。由于村民子女和外来人口子女较多,每天放学之后的去处就成为困扰家长的难题。村落发动老年志愿者、妇女志愿者、青年志愿者轮流在“4:30课堂”开展服务,一方面帮助照顾中小学生和义务辅导功课,另一方面开展红色传播和素质教育。三是“老人联欢宴”志愿服务系列。针对不仅仅有本村的老人需要关爱服务,还有外来人员父母如“老候鸟”等需要关爱服务,新村村节假日开展“老人联欢宴”提供慰问和温暖。志愿者还根据“联欢宴”上老人及其家属提出的各种需求,探索开展日常化的关爱服务,包括定期探访、健康义诊、家居清洁、交流沟通等等。我们前往调查的时候,村书记及委员们特别强调“一视同仁”、“生活融合”。他们介绍,这里有许多外来务工人员,创造很多经济价值、社会财富,让新村村的村民获得实惠。因此,在村委会考虑公共生活、社会服务的时候,就不仅仅包括本村村民,而且也常常考虑外来人员的需求。与此同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时候,本村村民和外来人员一样积极参加、共治共享。


第三、披头神村——志愿者传承“敬老孝亲”

博罗县公庄镇披头神村是历史文化名村,拥有本村出土的春秋时代七件一套编钟、明朝“八甲神”纪念碑、清朝“下马石”等;也是红色革命老区,拥有“博东县革命政府旧址”等。新中国建立之后,披头神村积极参与合作化、农村经济发展等,“人民公社大食堂”迄今仍然成为村民乐于前往消费和欣赏的场所。我们前往调查的时候,村干部、村民志愿者骨干都说起披头神村的“好传统”。由于具有非常难得的历史文物、历史古迹、历史故事,村民世世代代传承良好风尚,要求做人勤奋朴实、为人友善。由于具有革命年代“红色根据地”的传统,村民秉承“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风尚,一直在改革和建设时代发奋进取。由于有“人民公社”年代集体互助的传统,村民在新时代开展志愿服务的时候特别熟悉、热情很高,自发自觉建立各种类型的志愿者团队,围绕村集体发展和村民生活需求开展服务活动。因此,调查组发现,在很多村庄充分发掘古代、现代乃至当代的历史、习俗特色,就可以作为新时代志愿服务发展的营养。


第四、新江村——志愿者弘扬“移民新风”

博罗县长宁镇新江村是纯移民的行政村,村民都是河源市新丰江水库建设移民过来的。针对“人生地不熟”、“习俗有差异”、“生活变化大”、“生产不熟悉”等实际问题。在村党总支、村委会的领导下,志愿者团队积极参与“建新村、办新事、做新人”。“建新村”就是转变观念,在村庄规划建设的时候就融入新风尚,如建设新村广场、新村公园、新村敬老院等等。“办新事”就是积极主动移风易俗、营造文明氛围,新江村将村民原来在新丰江生活的习俗收集起来建立“村史馆”,让大家祖祖辈辈留恋和回忆,日常生活中就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逐渐培养行为习惯。“做新人”就是志愿者引导和激励村民积极融入博罗县文明创建、文明实践的要求,积极参与传播新思想、弘扬新风尚的活动,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文明意识。我们调查的时候,村书记介绍,“最重要是营造村民喜爱新江村、热爱新江村的氛围。为此,我们在建设广场、公园、花园,也将原有新丰江村落的文化习俗保存起来,提供一代代村民浏览和记忆。”为此,新江村志愿者团队,既开展引导村民适应新环境、新生活的服务,也开展鼓励村民“口述历史”、传承习俗的服务。这种丰富多样的服务活动,特别是让老年人感觉有关心、有爱护、有敬重、有家园感,也增强村民的凝聚力和互助精神。


第五、车村村——志愿者普及“家风家训”

博罗县泰美镇车村村人文底蕴深厚,拥有一座2000多年历史的汉代古庙——姚夫人庙;一座640多年历史的明代“京城王侯府第式”建筑——车氏宗祠。车村志愿者团队就发扬姚夫人的“孝道文化”、车御史的“廉政文化”,引导和激励村民奋发进取、创业发展,也敬老孝亲、倡廉拒腐。为此,博罗县、泰美镇在车村村打造“廉政文化长廊”和“忠孝文化基地”。不仅仅村民志愿者参与传播服务,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志愿者也前来参与传播服务。车村村利用“车氏宗祠”的文化资源,整理廉政文化的歌曲、口诀、短语等等,并且运用墙绘、漫画等方式形成推广,近年还开发网络传播、视频传播的新方式。同时,开发“姚夫人庙”的文化精髓,将忠于国家、孝敬长辈作为车村精神推广,激励一代代车村人创业发展。志愿者配合村党总支部、村委会的安排,通过通俗易懂、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忠孝文化”家喻户晓、人人熟悉。并且成为村民引以自豪的传统。


第六、三嘉村——志愿者唱响“文明新歌”

博罗县石坝镇三嘉村在党总支、村委会的领导下,村民志愿者团队积极参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倡导新风、共建家园的各项服务。一方面,通过引进白莲产业,营造“荷花美、稻花香”的美丽乡村旅游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弘扬客家文化,通过“一村一歌”、“快板队”  “舞蹈队”等宣传新时代新生活;三是组织“乡童志愿服务队”、“三老(老党员、老干部、老人家)志愿服务队”、“妇女志愿服务队”等,带动全村乐于助人、友善互助的良好风气。我们调查的时候,感受非常美丽、富有特色的景观。三家村引进荷花种植的时候,不是“一刀切”的全部改种荷花,而是开发荷花池的同时,保留一大片水稻种植。这样,春季呈现“一大片荷花、一大片稻花”的景色;夏季呈现“一片片莲子、一片片稻穗”的景色。有效吸引文化志愿者、旅游志愿者前来与村民志愿者合作,编写“村歌”、绘制“乡画”、谱写“乡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贡献。


四、几点启示

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和壮大,要特别重视县区志愿服务积极建设的功能。县区作为“承上启下”、“转化推广”最重要的环节,影响到各项志愿服务政策制度可否深入乡村社区、是否真正惠及民众。广东省博罗县主动有为、积极探索,创造“志愿县区”建设的系列经验,对各地区具有较大的启示。


第一、争取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推动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16页。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出版。]志愿服务是吸引社会力量、激励广大群众参与社会、服务社群的有效方式,其发展和壮大就要积极争取党和政府的重视。博罗县宣传部、文明办、民政局、团委等在推动志愿服务发展的时候,积极向县委县政府请示汇报,引起高度重视、获得大力支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集讨论志愿服务发展事项,县委常委会讨论通过并由县委办、县府办印发“志愿博罗(志愿之城)”建设《方案》,并且明确各部门、各机构推动志愿服务发展的措施,提供具体的支持和保障。尤其是博罗县纳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之后,县委县政府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多次讨论、印发文件,引起乡镇、村居对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关注和重视,掀起发展志愿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的热潮。这是非常重要的启示,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获得推动和发展的政策措施,值得参考借鉴。


第二、志愿服务助力各项重点工作

博罗县志愿服务发展的另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将志愿服务与县里转型发展的各项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有机结合、相互支持。一方面,在博罗县完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各项工作任务的时候,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发挥极大的作用,不仅仅宣讲志愿者、文化志愿者积极参与,中医健康志愿者、心理咨询志愿者、助学志愿者、科技志愿者、村民志愿者、民俗爱好志愿者等都积极参与,让传播新思想、弘扬新风尚普及到方方面面,发挥非常好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生态环保、应急救援等领域,志愿组织主动参与、积极有为,如博仁文化志愿者协会积极参与乡村调解纠纷、农民家庭调解婚姻的服务,促进乡村和谐、家庭和睦;教育义工团深入乡镇、村居引导群众“明事理、讲道理”,减少各种无理取闹和聚众闹事等等。在志愿者和志愿组织的积极配合、倾力支持下,博罗县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赢得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良好机遇。


第三、激活社会各方的力量和资源

人们通常认为沿海和城市的志愿服务发展社会化程度高,山区和农村的志愿服务发展缺乏社会化基础,仍然单纯依靠党政推动、组织发动。博罗县志愿服务发展的经验提供新的启示,在做好党政推动的同时,也要及时做好社会化发展。调查发现,博罗县多年以前就将“组织发动与社会活跃”有机结合,在乡镇、村居缺乏志愿服务文化基础的时候,着力打造“博字号”社会化的志愿服务组织。非常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由社会热心人士发起,独立登记注册的志愿服务组织,其中也有不少党政干部、党员团员参与,与其他群众志愿者一起服务、一起活动。这一过程中,既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也感受社会大众的爱心和热情。“博字号”志愿服务组织经过几年的培育和发展,现在成为全县的“种子志愿者”力量,接受党政部门的委托,深入乡镇、村居进行志愿组织和志愿者的培训辅导、宣传推广,为全县志愿服务的发展繁荣作出贡献。博罗县这种培育“博字号”志愿组织带动社会各行各业参与的做法,具有参考借鉴价值。


第四、提高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新时代的志愿服务发展,专业化趋势尤其值得重视。一方面,伴随人民群众包括乡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增强,不满足于简单化、浅层次的活动,要求更加多样化、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服务,专业化服务才能够满足群众需求。另一方面,参与志愿服务的社会人群日趋广泛,来自各阶层、各行业的志愿者就希望有能够发挥个性和特长的服务项目,希望更好发挥作用。博罗县近年来非常重视专业志愿服务发展,非常重视提高志愿者的专业水平,既开展集中培训授课,也深入乡镇和村居进行现场咨询辅导,孵化出一个个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团队,培育出一个个专业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如博艾志愿者协会,培育出“艾公庄”等多个中医、健康志愿服务团队,为健康文明提供传播和服务。这种抓住“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提升志愿者和志愿组织水平,提高关爱和帮助乡村社区群众的服务实效等做法,值得总结推广。


新时代“志愿县区”的建设,成为发展繁荣志愿服务事业的“关键环节”。那么,如何建立县区志愿服务发展机制,如何形成县区志愿服务发展力量,如何做好面向乡村社区的志愿服务推广等等,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博罗县在这些方面率先探索、勇于创新,形成具有启迪和借鉴价值的经验。本文特初步总结并提供各地区分享。



您还可以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