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促进民族团结

您的位置:首页>研究与创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

乳源瑶族自治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感谢“中华社会工作网”的首发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新时代文明实践如何促进民族团结、如何促进民族发展,也是值得广大干部群众、广大志愿者探索和实践的内容。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是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县区,也是民族团结的先进地区,还是脱贫攻坚的先进地区,探索出富有特色、富有价值的经验。乳源县户籍人口22.9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5.36万,瑶族人口2.44万。乳源是老挝、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和美国、法国等欧美过山瑶的祖居地之一,被誉为“世界过山瑶之乡”。同时乳源先后四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获评“全国民族自治县(旗)科学发展示范县”、“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等。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的时候,乳源县积极探索“三传三帮三同”(传思想、传技术、传文化;帮安置、帮解困、帮成长;同奋斗、同创造、同享受)的有效路径,促进“瑶汉团结”,共建共治共享“五彩瑶乡、美丽家园”。我们应邀多次到乳源县进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授课、辅导、调研、考察,收集和整理民族团结的资料,特撰写分析文章,提供各地区参考交流。

01、文明实践有“三传”

乳源瑶族自治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时候,围绕“传播新思想、弘扬新风尚”进行多样化、灵活性的探索,既按照要求将新时代党的科学理论、方针政策传递到瑶汉群众心中;也发掘和传承瑶汉民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活力。为此,乳源县成立“金句闪光”志愿服务队、“金鸪鸪”志愿服务队、“绣美瑶乡”志愿服务队、“小小瑶绣传承人”志愿服务队等等,推动瑶族山乡的文明新风尚。

第一、传思想

乳源县针对瑶族、汉族群众的特点,积极探寻传播普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式和途径。一方面,通过大力推广“学习强国”、“学习金句”等活动,让党的声音传遍山乡村寨,传入瑶汉群众心中。另一方面,积极发掘瑶汉民族传统“载歌载舞”、“爱唱爱跳”的优势,探索传播新时代新思想的多样化途径。其中,最有特色和成效的就是“金句闪光”志愿服务和“金鸪鸪”志愿服务。1、“金句闪光”志愿服务就是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通过学习和整理,将“学习强国”、“学习金句”、“习言习语”中的句子,面向山区农村进行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宣传推广。既有“瑶族山歌”、“客家山歌”的传唱,也有“三句半”、“顺口溜”的流传,让瑶汉群众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中了解新时代新思想、接受新理论新政策。如今,“金句闪光”志愿服务项目获得广东省 “益苗计划”新时代文明实践专项赛的示范项目,成为传播新时代新思想新理论的特色活动。2、“金鸪鸪”志愿服务就是发挥瑶族群众能歌善舞的特长,将新时代新思想、新文明新风尚的元素,融入瑶族歌曲、舞蹈之中,吸引瑶汉群众学习和表演,在“欢歌笑语”、“欢乐舞蹈”中传播新思想新理论。乳源充分发挥瑶乡百姓“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特点,组建“金鸪鸪”瑶乡文艺志愿者宣讲队,通过“文艺+宣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新思想的种子播撒到千家万户。

乳源县各村文明实践站充分发动乡村文艺爱好者、广场舞队等“民星”,组建由各村文艺骨干担任队长的“金鸪鸪”瑶乡文艺宣讲队102支,实现县域102个行政村全覆盖。此外,乳源县邀请韶关学院音乐学院的师生志愿者,前来为瑶族群众进行培训、辅导,提高专业水平,创作优秀节目,为乳源培育了400多名“金鸪鸪”瑶乡文艺宣讲骨干,创编了20多个精品节目,将党的新思想、新理论传播到千家万户,让新时代文明之花在乳源瑶乡村寨处处绽放。一年多来,“金鸪鸪”瑶乡文艺宣讲志愿队创编精品节目20多个,其中瑶族原创音乐剧《过山“谣”》获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舞蹈《鼎孖》《顶牛》获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三等奖。通过“金句闪光”志愿者的理论宣传和“金鸪鸪”志愿者的文艺传播,新思想新理论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方式深入瑶汉村寨、深入群众心中,成为凝聚群众、激励群众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第二、传技术

乳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针对瑶汉群众最迫切的需求是掌握农业种养技术、企业就业技术等等,拓展谋生渠道、增加生活收入,就围绕“传技术、传技能、传技艺”开展丰富多样的服务。

乳源县2019年大力实施“头雁”工程、“青苗”培养工程,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230人,培育农村党员创业致富示范带头人366名,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136人。这些“领头雁”以党员志愿者的身份,带动瑶汉群众参与志愿服务,实行生产生活互助,全面消除了年集体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促进村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专业志愿者帮助瑶汉群众发展培育现代农业,培育了高山蔬菜、岭南落叶水果、瑶山茶叶、中草药、稻田养鱼等特色农业。打造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乳源蔬菜产业园,打造“乳源高山蔬菜”公共品牌。争取央视拍摄播放“乳源瑶山茶”“广东大峡谷”“南岭蔬菜”“瑶绣”等4个“精准扶贫广告”,带动乳源“三宝”等农特产品销售增不断长。其中。韶关市送科技送科普下乡志愿服务大队联合韶关市科技馆、一六镇扶贫办、一六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在乳源县一六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活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助力脱贫攻坚、和美瑶乡、文化乳源活动暨广东省科技进步活动月科技专家送科技、送科普下乡志愿服务活动”为主题,面向全镇有劳动力贫困人口和广大群众开展活动。邀请了专业志愿者张宇平、邹永新针对蔬菜种植技术、害虫防治方面进行授课,瑶汉群众对课题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踊跃交流,培训效果显著。科普下乡志愿服务活动让一六镇瑶汉群众得到实用的农业科普知识,有效解决贫困户生产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让贫困群众加强积极学习技能、主动创业致富的意识,有效的提升贫困户生产过程中蔬菜种植的成活率,促进农户增产增收。

此外,伴随乳源县工商业的发展,志愿者队伍面向瑶族群众,特别是青年群众提供创业就业的培训和辅导,帮助瑶族青年学会企业工作的技术与规范,开创生活的新天地。面向瑶汉群众尤其是瑶族青年,文明实践志愿者提供的“传技术、传技能、传技艺”服务,为他们开辟生产生活的新机遇,有利于勤劳致富、脱贫致富。

第三、传文化

乳源县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时候,发现瑶族群众祖祖辈辈传承的习俗,具有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元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具有生机活力。乳源瑶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语言、婚姻、服饰、丧葬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并成为瑶族的一大特色。“瑶族盘王节”“瑶族刺绣”“瑶族民歌”“乳源瑶族传统服饰”等列入国家、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百米瑶绣作品《瑶岭长歌》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并被省选送参展上海世博会。为此,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发掘和培育瑶族文化习俗的传承人,成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活跃力量。在乳源瑶族自治县必背瑶寨的瑶绣传承基地里,身着瑶绣衣帽服饰的绣娘们哼着传统小曲,针线在她们的手指中灵活地穿梭。这些绣娘均是当地的家庭妇女,只要有空,她们就会来到此地,统一学习瑶绣的手工操作技能。在乳源瑶族自治县文化馆、中等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发展中心等地都开设了瑶绣传承基地,文化传承志愿者免费培训当地妇女,在传承文化的同时,还带动当地妇女创业就业。

如今,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绣美瑶乡”和“小小瑶绣传承人”两个项目成为远近闻名的品牌。“绣美瑶乡”是吸引和激励瑶族妇女成为瑶绣志愿者,传承弘扬瑶绣工艺,在改善生活的同时进行展示和宣传,将新时代新思想与民族文化习俗有机结合,通过瑶绣中的文化元素展示新时代的魅力。“小小瑶绣传承人”是吸引和帮助村庄的孩子们学习、传承民族文化,既掌握瑶绣技艺,也领会民族精神,在学习和传承的过程中立志成才。目前,乳源瑶族自治县的“金鸪鸪”、“绣美瑶乡”等民族习俗的优秀品牌,走出山乡、走向全国,吸引广大文化习俗爱好者的关注和赞赏,也成为民族地区展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窗口”。

02、志愿服务有“三帮”

乳源瑶族自治县根据新时代文明实践“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的要求,大力发展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专业志愿者为瑶汉群众提供关爱和服务;另一方面吸引山村的瑶汉群众参加志愿组织、参与志愿服务,友善互助、共建家园。因此,乳源县创造了“帮安置、帮解困、帮成长”的志愿服务系列项目。

第一、帮安置

乳源县的瑶族群众过去大多数居住在高山上。乳源瑶族属于过山瑶,分布在县境东北部和中部424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之中,分布在大瑶山深处的山头、山腰、山坑、田峒、山窝之间,高度一般都在海拔500米以上,其中东坪镇的溪背、上寨、中心坑等村寨海拔则达1000多米。瑶族村寨一般是以家族为基础,以姓氏宗族聚居而组成的,村落大小不一。这些高山上分散、稀疏的村寨,不利于群众的生产与生活。因此,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工作内容,就是帮助瑶族群众进行搬迁,迁移到适合生产生活的平原地区。一方面是政府投入资金资源,改善瑶族群众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是志愿者提供关爱和服务,帮助瑶族群众尽快适应平原生活,寻求发展路径。近年来,乳源大力实施瑶区“两不具备”村庄搬迁安置工程,通过省市县政策扶持、村民自筹、社会捐助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在功能配套较完善的地段设立安置点,并以远低于市场价格销售给瑶胞。

据统计,乳源县列入“两不具备”村庄搬迁安置对象的共有3997户15864人(其中绝大部分为瑶族),目前已有3712户14908人实现异地搬迁或即将搬迁分房,占“两不具备”总户数的92.8%,剩余的群众正在积极做思想工作。乳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一方面推进“结对服务”,鼓励党员志愿者队伍、青年志愿者队伍、专业志愿者队伍,与迁移出来的瑶族村寨进行“结对”,开展惠民政策、富民措施的宣讲和普及,帮助瑶族群众掌握政策措施,获得生活发展的支持;另一方面鼓励邻近的汉族村寨与瑶族村寨“结对”,通过村民志愿者的热心服务,帮助瑶族群众尽快掌握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在新安置地区寻求生产致富、生活改善的机遇。目前,针对“瑶族老人、瑶族妇女、瑶族青年”三个主要群体,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采取不同的关心和帮助方式。对于瑶族老人较多引导他们适应新安置地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了解和掌握享受政策、改善生活的知识。对于瑶族妇女较多引导她们越来越多发现新安置地区的特点,为家庭生活、农业生产创造条件,逐渐改善生活、获得幸福。对于瑶族青年较多引导他们学文化、学技术,在新安置地区附近寻找种养发展、就业发展的机遇,体验新生活、创造新生活。乳源县志愿组织为易地搬迁安置的瑶族群众通过针对性强、具有实效的服务,收到良好的反响,获得瑶族群众的好评。

第二、帮解困

乳源瑶族自治县地处山区,原来的经济发展较为缓慢,还有不少的贫苦村、贫困户。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就配合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一系列的“帮解困”服务,帮助瑶汉群众摆脱贫困、生活自立。其中,最突出并受群众欢迎的是“勉腾勉”志愿服务项目。“勉腾勉”是瑶语中“人帮人”的含义。这句话不仅展示了乳源过山瑶素有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更为乳源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志愿服务活动找到了属于瑶乡的根基。为了将乳源过山瑶互帮互助的文化传统延续,2019年4月大寮坑村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来,率先成立了 " 勉腾勉 " 志愿服务队,进一步促进全村形成互帮互助和谐氛围,增强村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乳源县东坪镇方武村瑶汉同胞融洽相处,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密切相关。

近两年来,该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0多次,突出“勉腾勉”并形成了“生产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关照、思想上互相促进”的良好风尚。汉族村民在种姜节点时期请瑶族同胞过来帮忙,缓解人手不足问题,同时也把生姜生产、加工和销售经验传授给他们;插秧、收割稻谷等农忙时节,汉族村民也会力所能及地帮助瑶胞。在此基础上,很多镇村成立“瑶汉互助会”,促进民族团结互助、增进民族一家亲。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还在乳城镇腊岭脚下开辟“爱心菜园”,志愿者扛着铁锹、锄头,拎着铲子、耙子和清洁用具,一起翻地、播种、培土、浇水,忙得热火朝天。在一亩大小的爱心菜地里,种上了黄芽白、娃娃菜、辣椒、茄子、黄瓜等七八种应季蔬菜。在一个月前,这里还是荒地,长满杂草,与周围农田相比显得“一片狼藉”。

“爱心菜园”志愿服务项目正是着眼于关心、服务瑶汉困难群众策划实施的,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一是助力精准脱贫。聘请一名贫困户负责菜园日常管理工作,每个月有一定的工资收入,助力贫困户脱贫。二是关爱困难群体。让县城区年老体弱的孤寡空巢老人和困难群众免费吃上新鲜绿色蔬菜,感受社会的关爱和温暖。三是弘扬志愿服务精神。通过号召社会爱心人士、企业认领“爱心菜园”菜地,让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浇灌出文明实践硕果。乳源县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为瑶族、汉族群众排忧解难、扶贫帮困,解决具体困难与问题,促进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让瑶汉群众真正感受党的关爱,真正体会新时代的美好。

第三、帮成长

“扶贫先扶智、扶贫要扶志”,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配合脱贫攻坚工作的时候,将帮助瑶乡留守儿童、困难儿童的成长作为重要内容。 在乳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下,县教育局、团县委等开展“小桔灯360成长计划”志愿服务项目,以全县各镇的瑶族、汉族留守儿童为主要对象,通过每周二、三、四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开展课业辅导、图书伴读、文体游戏、心理辅导等活动,给孩子们送去知识与快乐。目前共开展139次志愿活动,600余名教育志愿者参加,服务孩子人数达2000余人次,用“小桔灯”点亮乳源瑶乡孩童的心灵世界。团县委开展“大手牵小手 文明一起走”关爱特殊儿童主题党日活动。志愿者们与40名特殊儿童一对一结对参观世界过山瑶风情园和博物馆。

随后,面向全县瑶汉村寨进行推广,“小桔灯”项目的培训合格后,志愿者才能正式上岗,通过线上答疑和线下辅导相结合的形式协助家长开展课业辅导。线上答疑由青年大学生、教师志愿者根据自身所长认领教辅任务,通过语音、图解、小视频等方式为孩子提供解题思路、答疑解惑;线下辅导利用各镇、各村文化站、党群服务中心等资源,为各镇中小学学生开展小范围的线下辅导,现场督促学生认真听网课并进行现场答疑。2020年“小桔灯”网络服务中,除乳源当地的青年志愿者外,还有全国各地的青年志愿者也参与其中,特别是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的160多名大学生踊跃参与。疫情期间,乳源县石榴籽青年先锋队和小桔灯教师志愿服务队已有400多名志愿者为2500多名瑶乡少年儿童开展线上答疑和线下辅导服务。在文明实践志愿者的关心和辅导下,瑶乡村寨、安置村寨的留守儿童既获得知识的营养,也获得素质的培养,更获得关心和激励,在快乐中学习、体验和成长。

03、美好生活有“三同”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乳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就坚持围绕瑶汉群众的发展需求,着力解决不平衡与不充分的问题,帮助瑶乡生活不断改善、不断繁荣。

第一、同奋斗

乳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推动志愿服务工作中,着重实践“瑶汉互助、城乡互助、邻里互助、地区互助”等四互助,使瑶乡村寨旧貌换新颜,开启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征程。其中推进“十个优秀项目”,包含了一场百姓宣讲,一次身边好人现身说法,一批惠民志愿服务,一次农技培训,一次“金鸪鸪”瑶乡文艺兵巡演,一场家乡变化展览,一场道德模范事迹展示,一次齐唱爱国赞歌活动,一段对祖国的告白,一次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等。这些项目在乳城、游溪、必背等乡镇开展了100余场活动,参与志愿者1000余名,服务群众上万人次,有效促进了县级资源激活、整合、下沉、互动,同时也为各镇、村有声势地开展文明实践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论指导、内容支撑、人才保障,进一步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动乳源新时代文明实践不断深化。尤其是激励瑶族与汉族群众同奋斗、同拼搏,共同建设“五彩瑶乡”。

“风力发电对乳源县来说是一个新课题,但是乳源人硬是顶着困难上,经过电力部门的努力,在大布镇建成5万千瓦的风能发电站……”身为县供电局退休干部的百姓宣讲员肖炎初以自身的工作经历向观众展现乳源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取得的喜人成果,瑶汉群众特别是年轻人听了以后深受激励,激发新时代的奋斗热情。大桥镇大坪村党支部书记林契养是“韶关市敬业奉献好人”,也是该县的好人宣讲员。在首场活动上,他讲述了自己20多年来,以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精神带领当地百姓挑战恶劣环境,开拓出一条发展之路的经历。在他的带领下,大坪村建起了“水堡”,架起了电线,凿开了石山,建起了校舍,种上了黄烟,从此大坪村破解了食水难、行路难、用电难问题,孩子搬进了干净安全的教室,农民齐奔小康。“只要为老百姓办实事,大家就会信任你;只要大家信任你,你就能干成实事”。他用接地气的语言动情地说道。他的讲述为群众展现了新时代下党员干部务实担当,真抓实干的精神面貌,让瑶汉群众“学有榜样、干有标杆”,更加乐于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以来,瑶族群众勤奋努力的典型、汉族群众拼搏奋斗的典型,走进瑶乡村寨、安置村寨,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大家,共同深刻体会习近平同志叮嘱“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用实际行动推进新时代瑶乡建设和发展。

第二、同创造

乳源县根据新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宣讲活动、示范带动,激发广大瑶汉群众的创造精神、创造热情。过去,一些瑶族同胞习惯“刀耕火种”的生活,满足于“有一点吃一点”的生活,对于创造和发展的认识不足。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就向瑶族同胞介绍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介绍新时代创新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激励瑶汉群众提高创新创造的积极性。

近年来,乳源大力推动民族特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民族政策落地生根,构筑瑶族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民族团结奋斗的五彩瑶乡,增强特色文化对大湾区的吸引力。为弘扬民族特色文化,乳源统筹推进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广东省瑶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工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和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加快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展示中心建设,形成以云门山为中心的非遗小镇。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营造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浓厚氛围。打响世界过山瑶之乡品牌,以文化为纽带加快融入大湾区。

同时,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结合发展机遇、发展战略,深入瑶乡村寨、安置村寨进行宣传推广,让瑶族同胞、汉族同胞了解政策措施、了解生活机遇,积极参与美好生活的创造。配合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扶持水果、蔬菜、茶叶、禾花鱼等特色产业发展,培育南岭蔬菜、云门柑、番薯干、高山茶、腐竹等农产品品牌。推进与广州、东莞等大型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市场建立合作机制,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打造服务大湾区的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因势利导,发展“茶博士”志愿者、“田教授”志愿者、“姜大师”志愿者、“鱼师傅”志愿者等等,向瑶汉群众传授种养技术、创新技能,鼓励群众勤奋努力创造美好生活。与此同时,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引导瑶乡群众充分发挥民俗创造、文化创造的特长,结合民族传统、民族元素探索创新,不断创造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工艺品、服饰、文艺节目、民俗画等等,成为面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的优秀作品。一方面培养瑶乡群众的创造素质,另一方面激发瑶乡群众的创造潜力,不断形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创造活力,不断增添乳源县发展的生机活力。

第三、同享受

乳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坚持将人民群众“有满足感”、“有获得感”作为目标,不断深化和细化志愿服务活动,让瑶乡群众共享美好生活。近年来,乳源县整合农业、水务、扶贫、环保、交通等农业农村专项资金及县属国有资本,多方筹集资金约17亿元,用于推动新农村建设,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是进行瑶族村寨搬迁、落后农村改造等,改善村民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等。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结合“硬件”改造的机遇,深入瑶族村寨、汉族村落,教会瑶汉群众了解新时代的生活信息,掌握创造共享美好生活的技能技巧。如必背镇桂坑村农户盘新连,2016年刚纳入贫困户时,整日面带愁容。盘新连夫妇俩劳动技能薄弱,仅靠种田养家,家中有老人要赡养,有女儿要读书,而其儿子患病需长期治疗,费用较高。在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专业志愿者的帮助和引导下,盘新连了解到产业奖励政策,主动发展种养业。经镇村干部验收后收到产业奖励金4240元,单种养产业年度收益达2.83万元,年人均收入达8444元,超过当年的脱贫标准6883元。尝到种养奖励政策的甜头,盘新连一家发展种养业的积极性更高了。2019年,盘新连继续稳步发展种养产业,再次领到产业奖励封顶资金8000元,种养产业年度收益达4.88万元。“非常感谢政府的大力支持,要不是政府支持我们养鸡、养猪、种菜、种水稻,我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有了政府支持,还给予奖励,我家要和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日子有了奔头,盘新连整日笑容满面。

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以来,志愿者队伍就“结对”、“挂点”深入瑶乡村寨,在传思想、传文明的同时,更加注重传授生产、生活发展的知识技术,激励瑶汉群众主动追求新生活,积极享受美好生活。

乳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了促进瑶汉互助发展、共享美好生活,采取“五个一点”的方式筹建文明实践互助会。即“省市支持一点、地方政府引导一点、企业赞助一点、社会团体捐赠一点、热心人士捐献一点”,筹集了2000多万元资金,如省级300万元,市级100万元,县级1500万元,乳源珠三角工商业联谊会捐款100万元,党员干部及村民自愿捐款2万元。新时代文明实践互助会得到了全县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如大桥镇大坪村村委会主任林契养说:“不仅主动做好文明实践的工作,还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宣讲员,为表达自己的心愿,向互助会捐款200元,钱虽然不多,但体现了自己的真情实意”。这些促进瑶汉群众友善互助、携手发展的举措,让老百姓看到美好生活的前景,乐于拼搏奋斗、共创美好。


您还可以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