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系列调查报告之五:乡村文化民俗志愿服务蓬勃兴起

您的位置:首页>研究与创新>研究成果

伴随中国农村的产业振兴、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精神文化生活、乡村习俗活动日趋繁荣。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参与文化习俗的服务也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具有积极作用。

表一:

您所在农村主要开展下述提到的哪些民俗文化服务内容 [多选题]


表二:

您希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带给社区与农村的变化是什么?[多选题]


从调查数据看,各类志愿者团队参与乡村文化习俗服务的内容涉及十多个方面,其中较为集中的是“文化绘墙”占49.33%,“主题宣传栏”占45.74%,书报阅读占35.33%,祠堂建筑文化占26.71%。大家反响最大、反映最好的是“文化绘墙”,就是很多来自高校美术、艺术专业的师生,深入乡村社区,与村民交流本地习俗特色,然后将最有魅力的元素绘制到村民房屋的墙壁之上。一方面让原来破旧简陋的墙壁“美轮美奂”,另一方面将村庄习俗重新展示出来并吸引广大群众了解和热爱。

此外,在乡村文化习俗志愿服务中,少数民族地区还发挥“能歌善舞”、“爱唱爱跳”的特点,将文明实践、倡导新风与民族歌舞、群众娱乐有机结合。

图一:

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山村“金鸪鸪”文艺志愿服务队


其中,“金鸪鸪”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就是闻名全县、家喻户晓的品牌。志愿者在深入瑶乡山区村寨,或者在瑶汉共同生活的村庄服务的时候,了解到瑶族人具有“生下来就会唱歌,生下来就会跳舞”的本能,不仅瑶族村民平时一有空闲就唱歌跳舞,还吸引周边村庄的汉族群众一起唱歌跳舞。这样,乳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邀请韶关学院艺术学院的师生前来培训辅导,既发掘瑶族群众歌舞的活力,也融入新时代歌舞的特色和魅力。于是,村村寨寨都建立“金鸪鸪”文艺志愿服务队伍,平时在家门口为邻里乡亲表演,周末假日到集镇和邻村表演,还参加国家和省市的比赛,走上中央电视台表演,获得中国志愿服务交流会暨项目大赛的银奖。瑶汉村庄的群众说,“看‘金鸪鸪’表演多了,打牌闲聊少了;受歌舞陶冶多了,议论是是非非少了;受文明感染多了,乱扔乱吐少了。”如今,乳源瑶族自治县倾力打造“金句闪光”、“金鸪鸪”、“金钥匙”三大品牌。“金句闪光”是理论宣传志愿者深入乡村社区运用通俗语言、故事案例宣传新思想新文化;“金鸪鸪”是群众文艺志愿者走村串户开展歌舞表演,活跃村民生活的同时传播文明风尚;“金钥匙”是科技志愿者、农科志愿者深入山区农村帮助群众掌握种植养殖技术,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兴起文化习俗志愿服务的热潮,成为农民丰富生活和农村文明风尚的重要途径。


作者信息

谭建光教授,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会长,广东省团校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主任。电话:13672452904(微信号),电邮:642386379@qq.com。

林锐斌,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苏敏,中级社工师,厦门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社会工作系在读研究生。

姚晓妍,助理社工师,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项目专员。

您还可以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