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建光:谈谈文明实践如何从“被动”到“主动”

您的位置:首页>研究与创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县区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取得较好的成效。但是,我们在开展调查交流的时候,仍然听到较多地方反映“被动”、“依赖”、“等靠要”等的问题,集中在“三个有限”的状况:一是镇、村依赖县文明实践中心的推动,主动性和积极性有限。二是各支志愿服务队伍依赖文明实践所、站的安排项目,自主性和积极性有限。三是村居群众依赖党团员的关爱服务,参与性和积极性有限。为此,我们结合两年中到60多个试点县区调查访问,深入130多个乡村社区交流辅导了解的情况,选择一些积极主动、探索创新的案例,进行整理分析,提供各县区、镇村参考借鉴。

一、从被动任务到主动兴趣

目前,乡镇干部、村居干部的工作非常忙碌,上级各个部门布置的工作非常多,并且附带的检查、考核、督导、评估、审计等应接不暇。为此,当增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任务时,有些县区、乡镇的干部就感觉“多了一件事”、“多了一个负担”。其实,越是被动承担任务,越是觉得辛苦和费劲。然而,如果积极主动了解和掌握新时代文明实践及其志愿服务的特点,与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就能够产生兴趣,热情做好并发挥整体促进的良好效果。

我到某试点县区的一个村交流时直接问村书记,“我知道你们很忙,任务很多。你坦诚说说,文明实践试点是对你们工作有帮助,还是增加负担。”村书记坦率地说,“谭教授,我们村书记最重要的工作是‘2+2’,即‘经济发展+安全维稳’、‘党建+环保’。这些工作的考核都是非常细致,非常严格,需要问责的。”村书记又说“讲实话,文明实践如果是‘单打独斗、费心费力’的工作,我们一定做不好。但是,我发现文明实践的一个最大好处,就是以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动员和吸引村民参加志愿组织在,在互助服务的过程中,加深与党支部、村委会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各项工作顺利推进。”这个村利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推选出“夕阳美(老人志愿者)、心灵美(妇女志愿者)、青春美(青年志愿者)、童真美(少儿志愿者)”等,让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群众都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踊跃配合村里各项工作,包括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乡村振兴、文化复兴、环保生态等等,弘扬了正气、凝聚了力量,就让村党总支、村委会的工作迈上新台阶。

由此可见,乡镇、村居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不能“单打独斗”,不能“机械应付”,而是要用心琢磨、费心糅合,引领各项工作、促进各项工作,乡村干部就有兴趣、有热情。

二、从被动配合到主动发挥

在试点县区、镇村调查交流的时候,经常听到基层干部询问,“文明实践与党建引领是什么关系,与乡村振兴是什么关系,与乡村治理是什么关系?”我们最初对此也没有明确的答案,而是在不断深入基层、不断调查研究的过程中,逐渐获得启发。有些地方的宣传部领导,认为既然县委书记是文明实践中心主任、志愿服务总队长,各部门就要配合这项工作,常常为其他部门的不配合、不支持而苦恼、而困惑。

我在基层调查的时候遇到一个很好的案例。该县宣传部副部长兼文明办主任,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时候,邀请我一起与一些部门交流沟通。但是,她一开始不是说“文明实践很重要,你们要支持、配合”等话语,而是说“你们近期主要做什么工作,看看文明实践怎么融合与促进。”她到武装部的时候就交流“国防教育”,逐渐谈成文明实践国防志愿服务队;到农业局的时候就聊乡村振兴和农业科技,逐渐谈成文明实践博士志愿服务队;到教育局就关心学校工作和师生情况,逐渐扩大文明实践教育志愿服务队的领域。另外,这位副部长邀请我到乡镇、村庄交流的时候,也随时随地了解镇书记的年度工作任务、镇长的经济工作、村书记的“三清三拆”工作等等,并促进了多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的建立。

我发现基层呈现出“很有意思”的现象,某个干部到各个部门,总是强调自己承担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对方支持配合,结果往往是对方“不买账”、“做敷衍”。换一个方式,你越关心和支持对方部门、对方干部的工作,就越能够发现文明实践与这些部门工作相互促进,就越有希望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各个环节。

三、从被动报名到主动热心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要求发动和吸引更多的村民参加志愿组织、参与志愿服务。但是,在工作初期有不少乡镇、村居干部表示,“都是上面要求,我们就让村民报名登记,也不知道做什么,村民也不积极。”然而,伴随试点工作的推进,志愿服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探索出有效的经验。

我在博罗县石坝镇三嘉村调查的时候,对村党总支周书记的一段话印象很深。他说,“我在村里推动建立‘亲子志愿服务队’,就是受孙子的启发。”原来,孙子刚刚上小学,还有些撒娇,每天晚上睡觉前总是叫“奶奶,奶奶”。一定要奶奶过来讲一两个故事,孙子才睡得着。周书记就想,“如果让小孩了解和热心志愿服务,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一定会热心。”这样,村里发起“亲子志愿服务队”,通过小学向学生宣传,学生回到家里向家长宣传,就很快建立队伍,并且商议开展一系列服务,在文明实践、乡村治理、美容美化、生态环保等方面做出很多贡献,受到各级部门得表彰,成为优秀示范队伍。

这就说明,“村村建志愿队伍”是要求,也是任务,但是机械执行就效果不佳。多想办法、多用点子,适应村民情感情绪,具有多种亲和特点,就能够让广大群众喜欢志愿服务、热爱志愿服务。

四、从被动灌输到主动领悟

新时代文明实践要深入乡村社区、面向居民村民传播新思想、弘扬新风尚,这项服务要避免形式化和行政化。如果仅仅停留在“搞几场讲座,拉几批听众”,就可能由于纯粹的灌输而缺少吸引力,越来越难做。很多试点县区积极探索创新,积累了有效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

我到丰顺县调查得时候,宣传部同志专门带我到汤坑镇的汤坑一小交流,这所小学的校长近年来非常重视“乡土教学”,带领师生走遍县里的山山水水,编写一系列的《乡土教材》,并且获得省教育资金的支持,出版图文并茂的教材。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后,学校主动找到宣传部门,希望带学生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也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其中,乡土教材里面,有一本是《红军茶》,记叙朱德同志带领南昌起义部队经过丰顺的时候,与当地农民结下深厚情谊,专门留下一小包茶叶让农民种植的故事。文明实践活动中,小学生就用这本教材的元素,进行演讲、展示,把传承红色精神与助力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激发广大乡村群众的奋斗精神。如今,文明实践“小红星”的传承故事也引起干部群众的赞扬和传颂,成为新时代新风尚的一种体现。

由此可见,文明实践的宣讲宣传要更加灵活多样,吸引更多志愿者和群众参与,并且引导群众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和领悟,获得思想道德和个性素质的发展。

五、从被动观摩到主动实践

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推进过程中,经常组织干部和志愿者培训学习、考察观摩。但是,也有些村干部参观之后说道,“这个村比较富裕,我们村穷,学不来”;或者说“这个村民风淳朴,我们村风气复杂,无法学。”其实,参观学习的目的不是照搬别人的经验,而是了解各地的探索之后,结合本地的实际进行试验和创新。

我在内蒙古兴和县朱家营村调查的时候,就受到很大的启发。村党总支的贺书记是年轻的机关干部,被抽调回家乡的贫困村,做扶贫发展工作的。他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通过党建引领和文明实践促进,逐渐做出起色、做出特色,受到村民的认同,也受到上级的赞赏。他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好学”,到哪里参观了解别人的经验,看到别人的资源,欣赏别人的成功之后,他都“琢磨琢磨”、“掂量掂量”,看看人家做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人家是怎样克服困难的;换到朱家营村会遇到什么困难,该采取什么办法。如县里宣传部带我到朱家营村的时候,贺书记邀请我在一个农家餐厅的“炕上”吃饭,都是庭院里种的菜,聊着村里的发展变化和下一步计划。贺书记非常有兴趣地向我了解南方农村的发展,了解我去过试点地区的文明实践创新。每次听到一个外地的好经验,他都说,“要是我们村也做到就好了,我记一记。”因此,他既学习浙江、陕西的经验,发掘本村的红色资源,建立“原上红风”文明实践基地;也学习广东、海南等地的经验,引进黑猪等优质品种养殖;还学习云南、四川的经验,打造偏远村庄的特色旅游路线,并邀请我过去,就如何通过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进行交流,不断扩大名声、扩大影响,为朱家营村发展提供支持。

我知道贺书记的探索实践,并不是每一项都成功,也有遇到困难甚至夭折的项目。然而,正是因为朱家营村敢于探索、敢于尝试,就寻找到几种适合偏远山村的文明实践路径、乡村振兴路径、民俗发展路径,为村民创造生活发展的希望。

六、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服务

在基层调查交流的时候,也有一些干部和志愿者反映,少数群众依赖性强,只是等着别人去帮助他、扶持他,缺乏参与文明实践、主动奉献服务的热情。这时候,就需要党员志愿者用心引导、用心启发,逐渐激励乡村群众转变观念、产生热情和兴趣,逐渐成为志愿者。

海南省美兰区的一批贫困户,受到科技人员帮助、科技志愿者辅导,掌握种养业技术,逐渐脱贫致富。这时候,党员志愿者、科技志愿者继续保持联系,进一步帮助和启发他们的时候,也发挥他们的正能量,让脱贫户感觉自己有价值,也追求有价值的人生。于是,脱贫户就主动成立“田教授”志愿服务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帮助其他贫困户种植、养殖,发展生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抓住“田教授”的典型,激励美兰区更多人乐于做助农志愿者,建立多样化的志愿服务队伍,营造友善互助的良好氛围。又如贵州省龙里县醒狮镇谷新村,一批脱贫户主动找到党支部,希望成立“感党恩”志愿服务队,热情帮助其他贫困户、其他村民。

这支“感党恩”志愿服务队在引导和激励村民不依赖、不懒惰,奋斗努力、脱贫致富方面发挥非常好的作用。很多文明实践的中心、所、站,发掘这些从接受服务的对象,主动转变为志愿者并帮助他人、回馈社会的事例,引领乡村社区的新风尚,正向效果非常明显。

七、从被动依赖到主动探索

我在调查的时候,也有些干部反映,“群众觉悟低,不主动,依赖性强。”这时候,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时候,就要善于了解群众的想法和需求,引导他们逐渐主动和热情。

广州市花都区秀全社区,附近建起了大型汽车城,全国各地的员工来就业工作,也带来一大批“老候鸟”、“老漂族”,在这里与子女一起购房或租房居住。最初,有些老人对刚刚农村城市化的居委会工作不满意,批评和指责较多。后来,居委会干部发现一些早上跳广场舞的老人有热情、好交流。于是,就吸引和引导他们建立志愿者队伍,参与社区事务和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以后,就鼓励他们以“秀全大妈”志愿服务队的品牌,开展活动、宣传推广,并且喊出“老漂族传播新思想、老漂族展线新关爱、老漂族助力微治理”等响亮口号,不仅在当地干部群众中反响强烈,而且吸引全国的评审专家关注和赞赏,获得中国志愿服务交流会暨项目大赛的金奖。群众从旁观者、埋怨者转变为参与者、服务者,就能够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增强动力、增添活力。

八、从被动站队到主动合作

农村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时候,有些农民开始会出现犹豫、观望等情况,不是特别信任村居干部,也不是很信任志愿者骨干,这样就需要文明实践志愿者深入分析原因、找出症结、采取对策、逐渐改变。

贵州省龙里县洗马镇是一个偏远的山区,原来的村寨卫生环境、乡村秩序比较差,在州、县的乡村整治考核中排名靠后。前几年,基层干部多次深入村寨动员群众改善环境、修缮家园,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反响与配合。在推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时候,一些村支书就进一步发动志愿者的力量,鼓励党员、团员回家动员亲友,先搞好家里家外的卫生,再修缮破旧残缺的篱笆围墙,又整理家里通向外面的小路等等,“村比村、户比户、人比人”,“赛庭院、赛篱笆、赛小路”,让村民都感觉“文明卫生有面子,脏乱差很丢人”,就掀起“赛擂台、争先进”的热潮。在家家户户进行文明卫生整治的基础上,还动员和激励村民参与村庄文明环境建设,拓宽道路、修建广场、清理垃圾堆、疏通臭水沟等等。我到其中一个村寨考察交流的时候,一些村民非常热心、非常自豪地拉着我到处看新建的文明卫生、文化休闲设施,说“这个是我修的”、“这个是我砌的”、“这个是我翻新的”等等,非常自豪和荣耀。调查发现,新时代文明实践将村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建立志愿者队伍,共同建设家园、营造互助氛围,生活舒畅多了、脸上笑容多了。

九、从被动舆论到主动传播

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广过程中,要逐渐改变不良风气、沉浮陋习,树立文明风尚、奋进精神。这样,乡村社区也要改变原来议论“张家长李家短”、搬弄“是是非非”的舆论环境,让新时代的文明风尚融入千家万户的生活。

荣成市人和镇党委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向我介绍,“谭教授,我们就是要将‘二八开’转变为‘八二开’。”我原来不太了解是什么含义。书记解释说,“我发现原来村里也有些志愿者,但是人数很少,仅占10%左右。结果,志愿者做好事的时候,有些村民还讥笑是‘傻子’、‘出风头’。村里的正气树立不起来。”现在开展借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契机,镇村就大力鼓励、激励村民参加志愿队伍,做好事、传新风,通过大张旗鼓表彰志愿者,提供信用激励和回馈奖励,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变为志愿者。现在,80%的村民参加志愿服务,剩下的20%旁观者“讥笑”、“奚落”就没有市场了,连他们自己都感觉不好意思,逐渐也参加道志愿服务行列。调查发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主动传播”、“积极颂扬”非常重要,是营造乡村社区文明风尚、良好氛围的关键举措。

十、从被动模仿到主动创新

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发展,要不断发掘和发现农民生活中有特色、有价值的元素,进行传播和推广。因此,各地文明实践不仅仅是学习、模仿别人的经验,更要发掘和创造本地的特色。

湖南省凤凰县竹山村,原来是贫困村,经济收入极少,村民生活困难,也没有看到前途和机遇。省文化厅派来的驻村第一书记,发现“满山竹林”和“崎岖山路”恰恰是非常好的生态资源、民俗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这时候凤凰县成为全国第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竹山村的建设和创新引起关注,被文明实践中心进行传播推广。通过两三年的努力,如今“崎岖山路”成为“网红打卡点”路,“满山竹林”编织竹艺品在网络热卖,农民自酿的米酒、自种的瓜菜也获得游客的喜爱,赢得丰硕成果。我去调查的时候发现有一个非常壮观的“农民舞台”,不仅仅是表演各种新时代新文明的节目,更有特色的是将农民传播习俗、日常劳动的场景搬上舞台,既让游客观赏,也让游客体验、弘扬山乡文化习俗的同时,获得经济收入。其中一个摆设,有一条扁担,两筐谷子,陪同的宣传部同志和驻村书记鼓励我“挑一下,试一试。”我小时候在农村挑过谷子,在城市教书多年,就没有体验了。现场挑起箩筐走了几步,确实有点沉,还是很锻炼人的。竹山村的书记告诉我,这些“农民舞台”中体现村民日常生活、劳动过程的摆设,最受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喜欢,体验人数特别多。我想,如果这个“大舞台”仅仅是模仿城市的“时髦节目”、“流行元素”,反而不能吸引游客。竹山村结合习俗、大胆创新,就走出有生机活力的路子。因此,这里也成为农村文明实践的宣传热点,从中央到地方的电视台先后过来拍摄、录制,传播越来越广。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发很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都要在学习借鉴其他经验的基础上,发挥本地乡村社区的特色,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就更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作者:谭建光教授,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副会长、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会长

电话:13672452904(微信号)

电邮:642386379@qq.com

您还可以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