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美好生活”奋斗引领志愿服务发展

您的位置:首页>社志会动态>国际研究院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成为新时代的工作重点,也成为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的重点。同时,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这样,促进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体系,推动志愿服务组织规范发展,丰富志愿服务活动内容与形式,更好地帮助城乡群众改善生活、解决困难,就成为新时代的重要任务。我们学习和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结合长期的调查和思考,更加认识到志愿服务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大有作为,特别是充分发挥“民心凝聚功能、民困帮扶功能、民生改善功能、民意疏导功能”的“四项功能”,为决胜全民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一、民心凝聚功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基本方略,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同时要求全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志愿者在深入社区、农村开展服务、帮助群众的时候,既要“送温暖、送关爱”,切实解决孤寡老人、残疾人、困难家庭面临的问题,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环境,同时也要在志愿活动过程中体现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促进基层党组织更好地凝聚人心。作为开放前沿、经济特区的深圳市,近年来一直思考怎样将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与加强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的能力。最近,深圳市以宝安区为试点开展“红色智多星”项目,党团组织联系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邀请全国及广东的党建研究专家、社会治理专家、志愿服务专家,为基层党群服务中心与志愿服务组织合作,开展“红色系列”和“金色系列”的服务创新。在石岩街道,“红色智多星”志愿者到北大方正科技园区,将党建理论知识与创新人才成长相结合,帮助博士、硕士认知国家发展机遇,了解特区社会环境,寻求自己发挥创新才能,获得美好前途的渠道;到台资企业“艾美特”有限公司,关爱和帮助来自内地山区、农村的员工,解决语言不通、环境不适应、技术不好学等问题,开启“红色关爱进台资企业”的通道;到供应链企业“深广通”集团,为女工讲解家庭生活与企业发展、社会繁荣的关系,引导女工将“美丽、可爱、温柔、贤惠”的女性特点与“爱国、进取、诚信、守法”的公民素质有机结合,追求美好生活。志愿者在为居民、外来人员提供关爱、帮助的同时,传播“红色照亮人心、红色凝聚人心、红色温暖人心、红色激励人心”的文化,让党组织的形象赢得基层群众的喜爱和信赖。

二、民困帮扶功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近年来,志愿者通过开展“阳关行动——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志愿者帮助农民工子女服务”、“健康直通车——志愿者为山区群众送医送药”等,在扶困助弱、扶贫济困等方面做出贡献,将党对人民群众的关爱和帮助落到实处。我们课题组在湖北省武汉市百步亭社区调研的时候,到一个廉租房小区探访残疾人熊伟。他十多年前受伤而失去一只手、两条腿,仅仅剩一只手生活,难以自理。住进百步亭的小区之后,党员志愿者、社区志愿者将他作为亲人,无微不至关怀,让他重新感受生活的快乐和幸福。他拿起一张照片对我们说“谭教授你看,十多年前我刚刚受伤后失去生活信心,无精打采、失望颓废,30多岁时像60多岁的老头;现在,在志愿者的关怀下,我生活很滋润,40多岁反而像30多岁的小伙子。你说我是不是要感谢社区党委、感谢社区志愿者呢。”熊伟介绍,社区党委王波书记经常带头并发动捐助,帮他购置一些生活用品,解决就餐营养问题;小区党支部秦书记,总是在他求助的第一时间赶来帮忙,有一次遇上停电无法开电梯,秦书记一口气抱着他从8楼跑下来,送上车到医院治疗;楼栋党员志愿者小组长黄阿姨,天天来给他喂饭、洗衣、搞卫生。这样,重度残疾的熊伟重新唤起生活的愿望,重新追求生活的快乐。他对志愿者和志愿组织有特别深切的感情,还经常写一些诗歌进行夸奖,经常说“共产党好,志愿者好,百步亭好。”如今,通过社工与志愿者的合作,在帮助残障人士、贫困家庭的时候,能够提供更加贴切、更加贴心的服务,切实解决困难与问题,也更好地将党的阳光照耀到城乡群众、特殊群体,温暖人心、温暖社会。

三、民生改善功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党员志愿者、团员志愿者、社区志愿者、企业志愿者、专业志愿者等深入社区、深入农村,了解和掌握群众的生活需求,提供丰富多样、切实有效,就能够促进人民生活改善、助力实现“美好生活”。课题组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黄家崴子村调研的时候,群众反映的“火车一响”事例就体现这一功能。该村距离县城、镇区有几十公里,村民外出销售瓜菜、山货极为不便。但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绿皮火车经过该村的时候,上下午各有一趟车在此停留一分钟,便于村民上下车,到城里卖菜等等。九十年代后期,火车提速并取消“绿皮车”,就再也不在该村停站了,导致村民的谋生遇到很大困难。村党总支、村委会争取上级党委政府支持、铁路部门支持,前几年恢复在黄家崴子村停留一分钟。然而,铁路部门无法为此设置专职工作人员,希望村党支部、村委会自行做好发送停车信号、维持安全上下车秩序的工作。为此,村里的党员志愿者、团员志愿者组成“一分钟”义务服务队,每天上下午各用一分钟开展发送停车信号、组织村民上下车等服务,受到群众的赞扬。村里这些党员志愿者、团员志愿者坚持服务多年,火车千百次经停的“一分钟”,群众上下车非常迅速、非常有序,没有发生不安全行为,没有出现安全事故。我们发现,通过志愿者从身边做起、从日常做起,从小事做起,开展便民利民的服务、惠及社区的服务,让广大群众感受志愿者的关爱和温暖,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关爱和温暖,感受到党“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

四、民意疏导功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课题发现,各地的志愿组织在开展活动、推广服务的过程中,还发挥汇聚民意、引导民意的作用,达到消除误会、化解矛盾的效果。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开展“流动有爱”关爱农民工及子女的服务项目,在鼓励市民关爱和帮助流动人口的同时,积极吸引农民工参与志愿服务。如农民工为主组成的“小草志愿者协会”,主动当好“三个沟通”的桥梁,即在市民与外来工沟通、企业与员工沟通、政府与群众沟通中发挥积极作用。特别是遇到外来工对社区生活管理措施有意见、对企业经营发展措施有意见的时候,“小草义工协会”就在深入服务工友的同时,积极传递政府关怀、协调民声民意,化解误解和矛盾,营造和谐氛围。目前,“深圳时代青工文化服务中心”、“仲恺外来工志愿服务队”、“齐志游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天祥关爱公益协会”等流动人口、农民工组建的志愿组织,在服务社会和互助服务、沟通民意和化解矛盾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调查发现,有些试点地区的信访局引入“信访社工”和“信访志愿者”,开展对信访人员的关爱和引导。他们身穿红马甲,热情、周到地接待信访人员,进行疏导沟通和交流。一方面将信访人员的述求反馈给党政部门,另一方面针对信访人员及家庭的困难,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例如为“老上访户”的妇女提供义务诊治风湿病、义务诊治哮喘病等;为“常年上访户”的子女提供义务辅导,课外陪伴等志愿服务。这样,感动和影响信访人员,更多关注和改善现实生活,更多听取政府和志愿者的意见协商解决问题。课题组发现,在党组织的统筹支持下,志愿者开展的“民意疏导”服务活动,在社会转型时期发挥非常积极、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党政部门与城乡群众协商沟通、增进谅解的有效补充,为建设“美好生活”、“和谐社区”创造条件。

党的十九大为创造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提供新目标新动力;也为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繁荣志愿服务事业提供新机遇新前景。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十九大精神,促进志愿服务创新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作出贡献。
(作者信息:谭建光 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广东青年职业学院社工教授)

来源:中华社工网

您还可以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