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咏霓 郭绪文
作为公益慈善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服务不仅可以在慈善领域发挥重要价值,还可以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助力实现共同富裕。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发展,志愿服务的参与主体也越来越多样化,其中包括涌现出大量的民营企业家。以广州为例,根据《共同富裕背景下广州市企业志愿服务调研报告》显示,广州市企业志愿服务参与中,民营企业参与积极性高,占比61%,成为主力。
目前,我国私营企业出资人和个体工商户已超1.5亿人,相比2012年的5190万人,年均增长超过12%。在新时代的实践中,广大民营经济人士不断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聚焦主业、细分专业市场,大力发展企业,为民营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企业家除了发展企业,创造利润,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之外,开始呈现出另外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度参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疫情防控、生态环保等各项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为创造更美好的社会做出另一种贡献。
近三年来,我有幸作为乳源金点子——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督导团的成员,到乳源参与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督导支持工作,见证了志愿服务在乳源逐渐遍地开花。这当中,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干部们的探索实践、有民间志愿者骨干的积极投入推动、也有普通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的互帮互助传承发展,与此同时,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帮新生代企业家们的付出和参与。他们一方面有着丰富的资源、发展的眼光和理性的思维,另一方面也关注员工的成长、企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当“善心”“责任心”和自身优势资源相结合,变成行动之后,往往能为当地志愿服务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新生代企业家的素质
“有精明也有善良”
作为乳源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家廖学成,毕业之后“子承父业”,经营着一家印刷厂。这些年来,廖总一方面专注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找准了细分市场和定位,使企业逐渐找到一条稳步发展的路子,另一方面,他也一直尝试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对于他而言,他一直坚信“一个企业的生存,必须建立在为社会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一个企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前提之下”,所以当企业能够创造满足社会需求的产品,能够生存之后,就要考虑如何带着企业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了。起初接触到志愿服务,是2014年,廖总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读MBA的时候,学校组织了一些志愿服务项目,期间,作为班长的他,带着大家一起参与到一些助学扶贫项目中,并和同学们一起资助了四川省贫困地区的学生。毕业后,他也一直坚持参与扶贫助学,目前通过中大管理学院参与资助了几个云南省贫困地区的小学生。2020年,随着疫情爆发,防控形势紧张,廖总开始尝试通过配合政府部门印刷防疫海报、寻找渠道采购测温枪捐赠给学校等行动,希望能为家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新生代企业家常自问
“我还可以做点什么”
2018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在全国开展,乳源作为首批全国试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了培育和支持更多志愿服务项目,乳源首届志愿服务项目比赛在2020年成功举办,这也推动当地志愿服务开始往常态化、项目化、规范化发展。随着志愿服务活动越来越多,廖总开始经常和老朋友,也是乳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黄贺平副主任参与到“爱心菜园”“公益救生圈”“生命之源(援)”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作为企业家,平常经营管理企业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除了亲身参与志愿服务之外,廖总开始思考“我还可以做点什么”。于是,在黄主任的介绍下,廖总开始了解乳源的志愿服务项目,也开始更加系统地参与支持志愿服务的发展。2020-2021年,廖总分别资助了:生命之“援”(源)应急安全技能培育项目、南水河防溺水安全宣导救援项目,以及家动力——家庭教育指导项目、心动能——心理健康辅导项目,希望通过资金资助的方式,给到优秀的项目团队实实在在的支持,让项目能够发挥社会价值,帮助更多群众。
爱的“投资”
是看得见的社会“回报”
在廖总资助的项目团队中,以乳源瑶族自治县户外应急救援协会为例,协会于2021年7月启动“南水河防溺水安全宣导救援项目”,组织救援志愿服务队骨干力量,组建南水河防溺水宣传教育宣导队,在县城南水河进行为期3个月的防溺水安全宣导和应急保障执勤服务。项目获得支持,在岸边投放水域救援装备,仅在项目执行的几个月期间,队伍就成功救助溺水和受伤群众共19名,守护了群众的生命安全,也通过劝导宣传提升了民众的安全意识。而作为协会的另一个项目:生命之“援”(源)应急安全技能培育项目,主要面向社会人士、应急志愿者们普及应急安全知识与应急安全技能培训,开展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灾害的应急救援志愿培训活动(如自救、互救、专业救援、心理疏导等),以更好地保障社会公共安全。项目获得资金支持后,在各方的努力下逐步发展,并在2021“益苗计划”广东志愿服务组织成长扶持行动暨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评省级示范项目。
作为一个“年轻的”团队,协会正式挂牌成立一年多的时间里,已开展120多场活动,受益人数超过186226人次,而团队队员也从最初的6名队员,发展到如今40名队员以及70名应急志愿者。对于这份成长,无疑来自于全体队员的齐心努力,也来源于各个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企业家对项目提供的资助,对我们团队来说,除了在项目运作资金、应急救援装备、应急物资上有直接的帮助外,更重要的意义是让我们团队看到企业家对公益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这份心意进一步激发了团队的志愿精神,激励我们去做得更多、更好,同时也使我们得以从另一个角度去深刻体会公益事业的宽度、广度以及生命力。”协会会长张凌说道。今年,户外应急救援协会还将继续探索和发展,计划推出“社区安全人人行”项目,希望落实更多举措,以推动应急志愿者进社区,增强社区应急安全意识及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并探索构建“应急安全体系”区域网。
*专业辅导,为青少年筑“健康网”
同样获得资助的“心动能”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项目,于2021年5月开始实施,项目主要以“3+X”活动模式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志愿服务网络,围绕“发展性辅导、预防性辅导和矫治性辅导”三大活动内容,通过开展课堂教学、心理咨询、讲座、个辅和团辅、家访等“X”项活动为全县中小学生提供全覆盖志愿服务。
目前,项目团队成员已经开发了48例4-9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资源,制作推送心理微课12节,面向学校教师开展4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深入学校开展团辅指导4次,同时还对64名心理高危学生进行家访140多次。为项目的持续落地开展解决了教材缺乏、师资能力不足、团辅专业性欠缺等问题,也及时有效地对心理高危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缓和了家庭亲子矛盾,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构筑起密实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网络。
与实践中心合作
“找对的人,做有价值的事情”
“当我看到曾经资助的项目确确实实能帮助到老百姓,哪怕一个人能做的是有限的,但这些力所能及的付出,也令我感到非常值得。”廖总说道。在践行社会责任,参与和支持志愿服务发展的过程中,廖总从亲身参与服务到定向资助项目,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参与方式和切入点,那就是“找对的人,做有价值的事”,通过资助优秀的志愿服务项目团队,资助他们把服务做得更好、更顺畅,以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推动下,乳源也成立了“聚源”爱心联盟,像廖总这样的新生代企业家,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当中来。至今,“聚源”爱心联盟已吸引了40多家爱心商家、企业加盟其中,这些企业家除了在自身的经营领域里创造价值之外,还为社会的发展带来诸多贡献,如:
营造氛围,创造机会,带动和影响身边更多企业家关注、参与、支持志愿服务的发展。
带动员工共同关注和参与社会服务,把员工的成长、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
用实际行动为志愿服务发展助力,为志愿服务团队赋予信心和力量。
支持好的志愿服务项目,让这些服务更好地开展,更有效地解决或缓解社会问题。
企业爱心汇入志愿海洋
涓涓细流才能永不干涸
“一个企业要经营得好,它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要与社会所契合。”一方面,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被社会所需要,它才能生存,另一方面,企业的发展实现着一定的社会价值,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公益项目的捐赠,对于廖总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带领员工实现社会价值的方式,能让员工切实感受到企业的社会价值所在,对于带领员工共同创业,共同经营企业有非常好的凝聚作用。
在这样的故事当中,有属于时代发展的契机和潮流,有踏踏实实、不断迭代进步的志愿服务团队和专业力量,也有孜孜不倦探索和“铺垫”的基层干部,还有一大批跨领域、跨界别,或出钱或出力的社会力量,点点滴滴,从“小爱”,汇聚成“大爱”,汇入江海,连绵不绝。
在“3.5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月之际,也希望越来越多的新生代企业家能参与到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中来,为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发展做出另外一番成就。作为企业家,为什么要参与志愿服务?参与公益志愿的方式?如何开展志愿服务?企业家们如何寻找到参与公益志愿的切入点,成为这“浩瀚大海”中的涓滴,最后也分享给大家一些小tips。
注:以上小tips来源于“羊城公益咖啡馆项目”之企业志愿服务专题系列沙龙现场探讨成果加以梳理,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望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