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如何突出特色与亮点 ——2022年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微课堂之一

您的位置:首页>研究与创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如何突出特色与亮点

——2022年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微课堂之一


谭建光


引言: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进入深化拓展阶段,全国各地纷纷建设中心(所、站)。但是,各地在具体推进建设、做好工作的时候面临较多的困难与问题。主要是“按照统一规范要求建设的同时,如何发挥地区特色、实现创新发展、有效服务群众?”为此,我们结合三年来深入全国试点县区的调查感悟,围绕阵地、组织、项目等三个主要方面整理资料、提供指导,作为2022年首批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微课堂”的内容,提供县区、镇街、乡村山区的党员干部、志愿者骨干、热心群众学习借鉴。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进入深化拓展阶段,全国各个县区要建设中心的实践阵地、实践队伍、实践项目;镇街、村居也要建设实践所站。目前,很多地区着重抓中心(所、站)的阵地建设的时候,也遇到不少问题,提出咨询需求,希望专家辅导。为此,我们根据三年多以来在全国各个试点县区及其镇村调查研究的素材,整理一些思路、方法、技巧,提供基层参考借鉴。


01
阵地前厅设计:思想性与吸引力相结合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最核心的任务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因此,中心(所、站)阵地的前厅,一定要在最显眼、最重要的位置体现这些核心的元素,如“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以及“14536”等具体措施。然而,要注意的是并非将这些口号、要求事无巨细的罗列出来,占据前厅的全部位置。假如这样“一刀切”“照搬照套”,就可能让阵地前厅“硬邦邦”“太死板”,没有魅力和吸引力。我们认为, 把核心要求布置在最显眼、最突出、最关键、最重要的地方即可,要留出一些“留空”“旁白”的地方体现干部群众学习传播新思想的特色做法、特别魅力、特殊吸引力。 我们在各县区、镇村调查的时候,看到有些阵地的前厅,既有“金句闪光”“习语润心”的思想传播,也有居民、村民学习领悟之后,敢于创新创业、创造美好生活的故事,特别有亲切感和感染力。如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的文明实践所,在上方突出“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主线,在下方设计“打造群众最愿意来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内容,通过茅洲河生态环保的微缩景观,营造生动活泼、温馨亲切的氛围,受到省市宣传部门领导的重视,作为全省示范推广普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的一个街道,在“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要点旁边,画出街道各社区红色景点与民俗场所展示地图,标出最有魅力的品牌项目,让大家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核心要求与本地区丰富生动的生活场景相联系,打造“群众最喜欢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让各地前来参观交流的干部群众都眼前一亮。可以说,我们每到一个县区或者镇街,考察实践中心、实践所站的时候,都非常重视“前厅”“大厅”的布置。有些阵地的“前厅”都是“红彤彤”的内容,虽然上面要求的都有了,但是缺乏活跃性与吸引力;有些阵地的“前厅”是乡村振兴馆或民俗馆改造的,内容丰富却没有突出“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主线。这些阵地设计都还有完善的空间。我们要建立既突出思想性也增强吸引力,既有政治影响力也有文化吸引力的阵地“前厅”“大厅”,才能够实现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效果。


02
阵地功能室安排:学习性与活动性相结合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阵地建设,在进入大厅之后,往往会有或多或少的功能室,提供志愿者、群众进行学习交流、开展特色服务的时候使用。 一方面,要保证主要的课室、交流室作为宣讲宣传的阵地,做好面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工作; 另一方面, 也要有一些房间、空间是灵活多样、各有异彩的,提供志愿者和群众开展丰富多样活动使用。 北京市海淀区的一个街道文明实践所,同时也是开展自然教育的“西木学堂”。进入实践所,正面看到红色标志的党群服务、文明实践宣传要点,旁边看到绿色基调生机勃勃的自然元素。中间的楼梯为界,左边的功能室一楼二楼三楼等,分别是“红色学堂”“连心桥”等党员与群众学习交流服务的场所;右边的功能室一楼二楼三楼等,分别是“自然种子”“自然体验”“自然乐园”“天台农场”等群众感悟生态自然的场所。两种各有特色、相得益彰。山东省荣成市很多社区、村庄的文明实践基地,与“暖心食堂”联系在一起,既有关爱服务高龄老人的用餐室、休息室,也有“红马扎”宣讲宣传的阵地、志愿者分享文明实践心得的阵地,各个功能室充分发挥作用,达到很好的传播与服务效果。因此,在设计实践阵地的功能室时,不能简单、单一地全部做成机械的课室、会议室,而是要考虑吸引群众和感染群众,在丰富活跃中增强群众了解新思想新政策、学习新理论新措施的兴趣。


03
阵地走廊布置:措施性与案例性相结合


     文明实践阵地,从前厅到各个功能室之间有许多走廊、过道,这些“不起眼”的地方,恰恰是吸引群众关注浏览、加深印象的关键之处,需要精心设计、凸显亮点。 印象特别深的就是十多年前到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秘书处时,看到走廊两边的展示非常有吸引力。一边是中央和市领导对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国庆活动志愿者等的勉励,以及志愿服务的重大事件;另一边就是志愿服务团队的特色项目活动图片,这些活动图片经常更新,将最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展示出来。不论是市内志愿者前来参加活动,还是全国志愿者前来考察交流,都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也学到了很多东西。还有,去年我到北京市大兴区一个街道的文明实践所考察,在走廊的展示墙上,有按照要求建立的文明实践“8+N”志愿服务队伍名称和负责人名单;旁边则有街道特色的“五色花”即五个社会化志愿者队伍名称和负责人名单。这样“规定动作+自选动作”的志愿者队伍建设就凸显出来,很有特色亮点。我们在广东省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考察的时候,看到除了前厅和功能室的主要场所进行布置,还在走廊两旁、功能室间隔空间,展示新时代“乡约”“村歌”“家训”等特色内容,一下子让人感受到农村文明实践、乡风时尚的变化。为此,我们认为要非常重视走廊、过道等“不起眼”“不经意”的空间,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精髓与本地区文明习俗亮点相结合,展示出来、传播出去。因为很多来参加活动的群众、考察交流的人员,往往在经过走廊的时候,停留、等候的时间观赏两旁的展示内容,印象更加深刻。


04
阵地设备器材摆放:观赏性与参与性相结合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阵地拥有一些设备、器材,包括课室学习的桌椅,宣讲宣传的音响喇叭,文明倡导活动的器具、志愿队伍的用品等等。我们发现,在实践阵地要注意这些设备的观赏性与参与性相结合。 观赏性 就是让群众来到中心(所、站)的时候,对于这些器材浏览时有感触、有想法,增强亲近感。 参与性 就是群众随时可以尝试一下、活动活动,在行动中学习和吸收。 如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的阵地,茅洲河微缩景区中的树木、绿草、清水,让群众既能够享受绿荫和凉爽,也感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价值。又如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其中过道有个转弯处,不好设置其他功能,就作为居民安全教育的“微体验”场所,放置一些交通安全、防火安全、防水安全的设施,展示相关的标识。这些安全体验教育非常受群众的欢迎,也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作为市、区安全教育基地。还有,贵州省龙里县洗马镇平坡村打朗寨的文明实践基地,不仅有“山歌伴飞新思想”民族歌舞的器材,也有民族工艺体验的器材,还有时尚文化衫印制苗族图腾的材料,让志愿者、村民、外来游客可以观赏,也可以体验,获得更深的感悟。


     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建设,国家和省市都有指导意见和规范标准。因此,中心(所、站)要按照规范要求体现“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主体内容;同时,也要结合本地特色和群众需求,发挥志愿者的热情创意,体现特色亮点和魅力吸引,真正成为“群众最愿意来的实践阵地”,开展丰富多样“群众最喜欢的实践活动。”

您还可以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