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志愿服务的专业发展

您的位置:首页>研究与创新>其它成果
 感谢“公益慈善学园”的编发

新时代青年志愿服务的专业发展
来自全国青年志愿者11986份网络问卷数据的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不断发展壮大,在大型活动与民生发展、治理创新等方面作出积极的贡献。然而,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志愿服务的期待和要求不断提高,迫切需要推进青年志愿服务的专业发展。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社会实践看,专业化、精准化的青年志愿服务,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广东省团校志愿服务研究中心近年围绕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发展,开展系列的调查研究。其中,利用网络社会发达的条件,定期开展青年志愿者网络问卷调查,就是一种新型的方式,对于掌握动态和趋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即基于“社志会”公众号的全国网络调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供参考借鉴。

一、调查说明
    中国志愿服务经历“从青年到全民”“从社区到社会”“从城市到农村”的过程。青年志愿者的探索和创新,为志愿服务的兴起和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北京大栅栏“综合包户”志愿服务、广州“手拉手”热线志愿服务、深圳“义工联”社团志愿服务中,团员青年都是主体力量。1994年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致《贺词》指出,“希望你们适应这种新的要求,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不断发展,把青年志愿者行动更广泛、更深入、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因此,青年志愿服务既是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为社会文明进步作出贡献;也是适应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关爱互助和改善民生作出贡献。这样,青年志愿服务从一开始就有大众化服务和专业化服务两种类型,或者称之为非专业化服务和专业化服务两种类型。张科、彭巧胤提出,“志愿服务按照服务过程和内容可分为非专业化服务和专业化服务两种,非专业化服务是指技术含量较低的一般性服务活动,如大型活动中的后勤保障工作;专业化服务是指具有某项专业知识技能或获得专业资格的人士提供的服务,如心理康复、翻译、义诊、支教、法律援助、维修等。”从社会上看,最初并没有特别重视和倡导青年志愿服务的专业发展。但是,伴随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越来越需要青年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和精准化。陆士桢教授提出,“专业志愿服务就是志愿者使用在某个领域擅长的技能,为受助者提供专门类型的服务。”谭建光教授提出,“中国志愿服务组织的专业化,既有各类志愿者队伍转向专业服务,也有新产生的专业服务队伍,还有普遍服务与专业服务结合的队伍。”这样,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专业化和项目专业化就成为最突出的新趋势。与此同时,王平提出,“伴随着全球化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专业志愿服务对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面向国内适应群众生活需求,面向国际适应人类社会需求,都特别需要走向专业发展。
     为此,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广东省团校志愿服务研究中心在2021年9—12月开展全国“志愿服务专业发展网络问卷调查”。具体是通过“社志会”公众号面向全国志愿者发放网络问卷,也面向各地区的志愿组织推送。在调查截至日之前,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1160份,包括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都有志愿者填写问卷;其中14—35岁青年志愿者调查问卷11986份(本次调查按照国家劳动力年龄统计口径,35岁及以下为青少年年龄段)。从青年志愿者的样本看。性别比例是男性占38.62%,女性占61.38。年龄是14-17岁占2.77%,18-25岁占53.62%;26-35岁占43.58%。政治面貌是中共党员占24.49%,共青团员占46.7%,群众占28.36%,其他党派占0.46%。受教育程度是初中及以下占2.04%,高中(含中职)占7.78%,大学(含大专)占87.39%,研究生及以上占2.79%。社会身份是社会青年占58.89%,学生青年占32.36%。通过对网络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力求探讨青年志愿者对专业服务的认知、参与专业服务的类型、提高专业素质的途径、促进专业志愿者发展的方式等等,为新时代青年志愿服务的专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二、调查发现
     在全国青年志愿者网络问卷调查中,围绕志愿服务专业发展以及相关的元素设置问题,提供对象选择回答。经过统计和分析,获得以下10个方面的发现与启迪,对于促进青年志愿服务的专业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一)青年志愿服务主要集中在社会公益与关爱扶助领域

表一:您最常参与的志愿服务内容是____   [多选题]

     这些领域都需要青年志愿者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将服务做实做细做好。社会公益中,青年发挥先锋作用,引领新风尚新习俗。特别是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青年志愿服务创造了新模式,引起国际国内的赞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够参加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志愿服务工作,是人生难得的机会,希望大家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确保冬奥期间各项服务保障工作顺利,让各国参赛人员充分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和文明礼貌,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从迎接国际宾客到赛场秩序服务,从运动员村热情服务到媒体村配合服务,志愿者都需要专业培训、专业奉献,用精准、精细的服务保障国际赛会顺利进行、保障国际报道顺利传播。关爱扶助服务则是“一对一”“多对一”的针对性帮助与服务,既需要专业的医疗、法律等知识能力,也需要专业的组织协调资源能力。近年来,社区治理服务和生态环保服务的兴起,都需要青年志愿者学习新知识、培养新能力。从上述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各个领域看,都经历最初的简单服务、一般服务到逐渐深入服务、系统服务的转化,对于专业服务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

(二)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体现在技能运用与能力发挥
     虽然近年来都在倡导和强调青年志愿服务的专业化,但是对于志愿服务专业发展的内涵、内容是什么,专业化涉及什么元素,缺乏明确的归纳和介绍。因此,本次网络问卷调查,就设计相关的元素,提供青年志愿者选择回答。

表二:您认为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可能包括?   [多选题]

     从调查数据看,在提供给青年志愿者的多个选项中,选择最集中的是“专业技能发挥”(占74.85%)和“服务能力提升”(占66.89%)两个元素;此外,管理专业和队伍专业也获得较多的关注。在深入的调查了解后发现,青年志愿者对专业技能发挥和服务能力提升,理解具有不同的内容。专业技能发挥主要是激励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青年人才参加志愿组织、参与志愿服务,如青年教师、律师、文艺人士、会计师以及技师、技能工人等等,在各个志愿服务领域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技术特长。服务能力提升主要强调各类志愿者在长期参与特定类型的志愿服务中,不断提高能力、提高水平,如助残志愿者、环保志愿者、应急志愿者等等。这些青年志愿者不一定是参与的时候就具有专业特长,但是需要参照志愿服务项目的要求掌握特定的知识和技术;也就是说,即使是一般的青年志愿者,在助老、助残、环保、应急等服务中不断学习和提升,都能够提高专业能力,发挥更好的作用。

(三)青年志愿者专业才能用于知识传播和深化服务
    青年志愿者的专业素质既运用在深化各项服务活动,也运用在传播与推广志愿服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直接服务”和“间接服务”。因此,志愿者运用专业知识与技术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多样。

表三:您主要将自身的专业才能运用于志愿服务的哪些方面_____ [多选题]

     从调查数据看,青年志愿者将自身专业才能用于“提高志愿者的相关能力”,包括为本团队志愿者提高能力,也包括为乡村社区志愿者提高能力占67%,是选择率最高的。这些提高普通志愿者能力,做实做好关爱帮助群众、促进社会文明等服务的方式有和多种,既有培训授课,也有团队辅导,还有项目督导、问题剖析等等。同时,青年志愿者将专业特长“投入直接的帮助服务”占56.55%,排第二位。这说明适应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不断变化,开展志愿服务也不能满足于“扫大街、看老人、做表演”,而是要根据老年、妇女、儿童以及残疾人不断变化的想法和追求,提供灵活多样、切实有效的服务。还有,青年志愿者将自身专业特长运用在“提供直接的知识传播服务”占52.28%。这是在志愿服务的各个领域探索专业方式、提供专业途径,提高志愿组织的服务水平,也面向社会推广志愿服务。此外,青年志愿者的专业还运用在协助、运营、规划、财务、文档等等方面,促进志愿组织建设和服务项目实施。

(四)青年志愿组织专业发展最重要是人才成长
     青年志愿组织的专业发展涉及方方面面,但是最主要的是专门人才、专业管理和专心服务等。在过去,对志愿服务有片面的理解,认为只要有爱心或者有热情就可以,“什么人都可以做服务”,“什么服务都可以有人做。”这种“大水漫灌”“不讲效益”的志愿服务方式,逐渐落后于时代。新时代的青年志愿服务要主动突破、主动创新。一方面是城乡群众的需求多样化,需要青年志愿者提供丰富多样、针对性强的服务;另一方面是青年更加看重自己在志愿服务中的价值,是否发挥专业特长,真正有益社会、惠及群众。因此,青年志愿组织也要走专业发展之路。

表四:您认为志愿组织专业化程度提高的主要途径是?(请选1-3项,并排序)[排序题]

     从调查数据看,一是认为青年志愿组织专业发展的内容,“吸收专业人才加入志愿组织”平均综合得分最高,获得4.56分。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组织在大量鼓励青年员工、青年农民工、青年农民、青年学生等参与的同时,也主动吸引和激励具有专业特长的青年参与。如大学生志愿组织邀请专业教师作为顾问或导师,青年员工志愿组织吸收请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参与,农村青年志愿组织也吸引农机师、园林师等参与。此外,许多具有实践技能的青年人才,也成为志愿组织的骨干力量。如广州市从化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中,“粤菜师傅”志愿服务队非常受欢迎,特级大师带领青年厨艺师深入乡村,帮助农民开发“农家乐”等菜式、食品,借助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的机会获得致富发展。二是青年志愿组织越来越重视“招募专业管理人员”,综合得分3.98分。因为,近年来青年志愿者都发现,单凭爱心和热情组建队伍开展服务,不久就遇到团队凝聚力不强、项目实效性不强等问题,需要专业社工、志愿工作者、管理人才等加入,提高志愿组织的服务能力。从北京、广东、浙江、四川等率先探索“社工+志愿者”得专业管理模式,招募社工从事志愿组织的管理协调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提高志愿组织专业发展的路径是“普通志愿者长期专心服务提高专业能力”,综合得分3.41分。这个认识,拓展了对志愿服务专业化的理解。除了专家学者、专业社工、专门人才之外,很多青年志愿者在长期从事一种或两三种类型的志愿服务时,不断学习提高,也成为专业力量。如青年工人、社区女青年长期从事老人志愿服务、残疾人志愿服务等,既认真细心了解对象的需求、对象的变化,也通过书本和网络了解服务特殊人群的技能技巧,逐渐成为助老、助残领域的专业志愿者。青年志愿组织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培育专业力量、拓展专业服务,才能够有效关爱和帮助社会人群,解决社会问题、共建美好社会。

(五)青年志愿者较多获得专家和社工的培训辅导
     很长一段时期,青年志愿者反映的问题就是“培训太少”“学习机会太少”,因此难以掌握志愿服务的知识与技能。近年来,各级青年志愿组织拓展培训思路,将线下培训与线上培训相结合,将集中授课与微课传播相结合,将团队辅导与连线指导相结合。同时,除了专家学者授课,青年志愿组织还加大专业社工培训辅导、志愿者骨干培训辅导的力度,让社区、农村、企业、学校的青年志愿者更加容易接受不同形势的专业培训、专业辅导。这样,志愿者的学习机会多了,掌握知识技能多了。

表五:您接受过的志愿服务培训符合以下哪种情况?   [单选题]

     从调查数据看,青年志愿者获得专家学者、专业社工、志愿者骨干等提供专业培训的占47.37%;也就是说接近半数的志愿者获得不同形式的专业培训,在开展志愿服务的时候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此外,有20.23%获得志愿组织行政人员的简单培训指引,也能够掌握志愿服务的基本规范;有9.59%的人是获得提供资料进行自学。但是,值得关注的是有19.81%的人没有经过相关培训,或者不清楚是否有培训;也就是说五分之一的青年志愿者尚未介绍专业培训,对于志愿组织规范和志愿服务知识存在欠缺。

(六)青年志愿者参与兴趣相关的专业培训收获大
     青年志愿者是出于爱心和热情参与志愿服务,因此参加培训学习的时候也更多是考虑自己的需求获得自己的兴趣,不大喜欢被强迫、被指令而参与培训。

表六:在参与志愿服务培训/督导的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您参与的收获情况?? [排序题]

     从网络调查问卷的平均得分看,占比最高的是“内容是否实用”得分3.48;“内容是否感兴趣”得分3.18。这两个选项,青年志愿者分别看重的是客观价值和主观价值。一方面,不论是青年员工还是青年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时候,最关注、最终是的是掌握服务的知识技能,如助老志愿者迫切需要与老人沟通交流、对老人关爱扶助的知识技能;环保志愿者非常需要认识自然生态、辨识污染状况的知识技能等。另一方面,青年志愿者较多根据兴趣和爱好选择培训内容,既包括专业方面的兴趣,也包括业余爱好的兴趣。有些志愿者是根据兴趣选择参与服务的类型,如参与助老服务的时候对于与老年人沟通和了解老年人心理有较大兴趣,又如参与环保服务的对与生态和地理方面的知识具有浓厚兴趣等等。有些志愿者将服务学习与生活兴趣相结合,如“车友会”成员对于做好应急服务、山区助学服务的知识技能更加感兴趣,“唱歌发烧友”对于文艺志愿服务知识技能的学习更有兴趣等等。我们认为,只有掌握青年志愿者的专业发展要求和兴趣爱好需求,提供的志愿服务培训辅导就更受欢迎、更有效果。

(七)青年志愿者认为要组建专业队伍和开发专业项目
     关于推动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发展的路径,调查对象最为看重的是专业队伍和专业项目。其中,由主管单位组建专业服务队伍的综合得分为6.73分,由社会机构自行组建专业队伍得分5.23分,开展不同类别的专业项目得分4.41分,是排在最前列的三项。

表七:您认为下列哪些举措有助于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发展?   [排序题]

     从调查情况看,越来越多的乡村山区群众对于专业志愿服务有所了解、需求增多。在过去,很多群众或者不知道志愿服务是什么,或者认为志愿服务就是帮帮人、做做好事,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是,现在不论是城市社区还是山区农村,群众的基本衣食住行都有一定的保障,生活需求逐渐丰富多样、生活品质逐渐转化提升,就不满意低水平、“没含量”的服务,希望青年志愿者提供专业性、有实效的服务;如农村群众也期盼法律志愿者前来介绍依法保护农民权益的服务,希望医疗志愿者前来义诊和推广健康生活知识,需要农业志愿者前来帮助开展村庄产业发展的咨询指导服务等等。为此,青年志愿者要抓住“专业队伍”和“专业项目”两个重点。一方面是在各类青年志愿者团队中增加专业力量,如大学生志愿者邀请专业教师指导,并提高深入乡村社区服务的水平;员工志愿者邀请技术人员指导,开展针对群众生活需求的专业服务等。另一方面,通过登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库、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项目库等,挑选专业特色项目进行借鉴,不断开发适合本地区群众需求、有利于青年志愿者深入实施的创新项目。

(八)青年志愿者参与文明实践的理论传播与友爱互助
     近年来,全国各地特别是县区及村镇蓬勃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其中要求以志愿者为主体力量,以志愿服务为主要活动形式。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老年志愿者、妇女志愿者、专业志愿者尤其是社区志愿组织、乡村志愿组织成为多样化的活跃力量。青年志愿者以多种方式及参与到文明实践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一是在居委会、村委会工作的青年党员、青年团员牵头,联络各类青年居民、青年农民、中小学生等,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献计献策、用心出力。二是外出务工和学习的青年,关心家乡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运用网络和微信等方式参与其中,做出贡献。三是机关、高校、企业等青年志愿者队伍,与社区、乡村结对,定期深入群众之中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表八:您最常参与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内容包括____   [多选题]

     从调查数据看,青年志愿者参与最多的是“关爱帮扶服务”占49.48%,“环境改善服务”占45.08%,“理论传播服务”占40.39%等。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内容看,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是主线,青年志愿者就运用创新方式、运用灵活形势,生动活泼地宣传普及新时代新思想。包括“红音青抖”的文明实践抖音宣传、“青心学习”的新思想宣讲交流、“青历新时代”的时代楷模传承弘扬等等,为乡村社区的宣传和传播带来新活力、新景象。与此同时,青年志愿者在关爱帮助城乡群众,尤其是帮助特殊困难群体解决问题、改善生活的过程中,体现党的宗旨、弘扬时代光辉,让文明实践滋润人心等等。这样,青年作为先锋力量与活跃力量,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发展中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

(九)青年志愿者认为文明实践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村发展
     青年志愿者认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不仅仅是宣传宣讲,而且是通过传播新思想,让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干事创业,创造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美丽环境、美好生活。

表九:您认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在“乡村振兴”方面的促进作用,具体可能有:   [多选题]

     尤其是在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中,青年志愿者参与文明实践,通过积极努力,推动各方面的变化,尤其是农民的生活改善。从调查数据看,青年认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激发农民勤奋生产热情”占54.84%,“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经营能力”占46.63%,“提高农民种植养殖兴趣”占40.06%等。从山区农村的访问交流资料看,农民最喜欢青年志愿者的宣传宣讲内容是综合融合的,也就是在传播新时代新思想的同时,也介绍农业科技、种养知识、健康生活、亲子关系等等,在启迪思想、激励精神之时也能够启发生产生活的灵感。为此,青年志愿者深入乡村山区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并不是简单、机械完成任务,而是切合村居群众的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达到良好的效果。

(十)青年志愿者认为大众化与专业化“双趋势”相互促进
     志愿服务发展中的大众化与专业化,是两个不同的趋势,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这是社会各界和志愿者都关心的问题。为此,本次调查涉及专门的选项,了解青年志愿者的想法。从调查数据看,青年志愿者认为“大众参与与专业发展”趋势的关系,选择“相互促进”占65.16%,“各有特色”占28%;而选择“相互冲突”和“难以协调”合计只占3.08%。也就是说,与过去的狭隘理解不同,大多数青年志愿者认为专业发展并非取代大众参与,而是各有特色、相互促进的趋势。

表十:您认为志愿服务大众参与趋势与专业发展趋势的关系   [单选题]

     在与青年志愿者的交流中发现,他们认为大众参与是指提供机会让更多的人可以参加志愿服务,做力所能及的好事,也在志愿服务中获得体验和收获。因此,需要有大量普通型、日常性的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提供大众参与和体验。但是,伴随城乡群众对于志愿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以及需要服务品质的提高,就要求有更多专业化的青年志愿者开展服务,有效帮助社会人群、真正实现有品质的服务。这样,提供大量普通型的志愿服务机会,让广大群众参与和体验;与发展专业特色志愿服务,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关爱和帮助;都是新时代社会所需要的,也是互不矛盾、互相促进的。

三、总结与思考
     通过对全国青年志愿者进行网络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提炼出十个方面的发展趋势,提供相关部门和志愿组织参考借鉴。与此同时,课题组还进一步思考,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

第一、新时代亟需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志愿服务获得长足的发展,从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的率先探索,到全国各地乃至山区农村的延伸覆盖。广大群众从不知道志愿者、志愿服务,到关注、关心、支持、参与志愿服务;同时也对志愿服务提出许多新的需求、新的期盼。因此,青年志愿服务不能停留在原来简单的探望、慰问、搞卫生、做巡逻等等,而且还要发挥各类专业志愿者的优势,从文化传播、科技普及、健康生活、科学理财、法律辅导等等,多方面多领域帮助乡村山区的群众。这样,就必须大力发展中青年专业志愿服务,吸引专业人才加入志愿组织,实施具有专业内涵的服务项目,有效帮助社会人群、提高群众生活品质。

第二、青年志愿者要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青年志愿者不能满足于“一时有热情”“简单做好事”;而是要主动学习和发挥专业特长,参与各个涉及社会文明和群众生活等领域的服务,真正发挥积极作用。一方面是激励各行各业的专业青年参加志愿组织,为开发专业服务项目提供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是提高普通青年志愿者的专业水平,将各个领域的服务做精做好。这样,青年志愿服务的专业发展,就不仅仅是依靠少数“精英”,而是充分发挥广大青年志愿者的优势,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层次进行创新、提升效益。

第三、大力培养青年志愿服务专业人才
     随着中国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发展,必须构建志愿服务培训教育体系,其中应该以青年志愿服务培训教育体系为试点、为突破口。宋煜提出,“志愿服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使人们了解和掌握志愿服务有关知识,养成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态度,亟须构建合理、有效、可持续的志愿服务教育体系。” 因为,青年志愿服务的专业发展,既涉及志愿组织的专业管理和提高效率,也涉及志愿者发挥特长有效服务,还涉及对服务项目的专业管理和评估等等。这些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环节,都需要专门的志愿者人才。在实践的基础上,健全志愿者学院、志愿者培训中心、志愿服务训练基地、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志愿者讲师团、志愿者专业督导团等等架构,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和充实青年志愿者的素质,就有利于专业能力的提升、专业人才的成长。

第四、充分发挥专业志愿服务在各领域的作用
     目前,在一些人包括一些青年志愿者中有误解,认为专业志愿服务只是很小的领域,大多数服务不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经过调查,课题组发现青年专业志愿服务是在不同领域发挥作用的。一是“高精尖”的专业领域,如青年医疗志愿者、青年科技志愿者运用高新技术、精湛技能,义务为特殊困难人群提供服务。包括到青藏高原为农村群众做白内障手术,医治各类高原疾病等等。二是科学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的志愿服务,包括为城乡群众义务普法、健康咨询、助学成长等等。三是在日常志愿服务领域增加专业知识技术,提高服务效能,如传统的助老助残、社区生活等服务,运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之后,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益。为此,要引导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将专业服务运用到更加广泛、更加多样的领域,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9页。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出版。
 胡锦涛。《时代呼唤千千万万青年志愿者——致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大会的贺信》。载共青团中央宣传部、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编著。《中国青年志愿者》第118页。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9年出版。
 张 科 彭巧胤。《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化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第2期第43页。
 陆士桢著。《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概论》第301页。北京:新华出版社,2017年出版。
 谭建光著。《志愿服务:理念与行动》第4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出版。
 王平。《信息系统迭代与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基于数字时代治理的探索》。《中国志愿服务研究》2021年第1期第130页。第
 《习近平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中国政府网:2022年1月5日。http://www.gov.cn/xinwen/2022-01/05/content_5666522.htm
 宋煜。《志愿服务教育体系构建研究》。《中国国情国力》2017年第12期第32页。

您还可以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