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志愿服务的“融合创新”路径
对安徽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观察与思考
谭建光
近期,我有幸应邀担任安徽省第六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辅导和评审的专家,在参与评审和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青年志愿者的创新热情、发展追求,也感受到志愿服务不断聚焦和深化的特点。特别是在与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安徽省青年志愿者协会以及各市团干部、志愿者骨干交流的时候,感受到一股清新的活力,一种探索的勇气。为此,特将评审所见所闻及感悟体会记录下来,与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分享与交流。
01青年志愿服务“融合创新”的社会背景
我反复思考,最终确定将安徽省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特色归纳为“融合创新”。一方面是主动融合和吸收各地的做法与经验,另一方面是不断展示探索创新的活力。在此,我尝试运用拆字分析法,具体介绍和诠释。
(1)“融”,融入长三角——青年志愿服务扩大视野
“融”就是融入长三角。在此次志愿服务项目评审期间,我在与团干部、青年志愿者交流时,经常都听到他们说“融入长三角、贡献长三角”。过去,安徽省虽然也处于长江的中下游,但是由于经济发展较慢、文化习俗差异,一直游离于上海、浙江、江苏等“长三角”发展圈之外,错失了很多机会。如今国家明确提出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等四省市作为“长三角”经济发展圈,也鼓励四省市开展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合作。安徽省青年志愿服务就主动把握“融入”的机会,既主动学习借鉴上海、浙江、江苏的志愿服务创新特色,也逐渐形成本地志愿服务的发展特点,从而实现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这样有利于安徽省青年志愿服务的“跨越式”发展,尽快走向志愿服务的前沿领域。
(2)“合”,合作共赢——青年志愿服务凝聚力量
安徽省共青团组织、安徽省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培养开放的理念与意识之后,就非常主动面向全国开展交流合作,重点是面向上海、浙江、江苏开展交流合作。从历届安徽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看,其都主动邀请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专业人士参与评审,吸收各地区、各行业的智慧,丰富本地志愿服务的视野。我先后几年接到安徽省的评审邀请,非常抱歉的是几次都因为时间冲突没有能够参加。今年专门预留时间,参与评审工作,获得感悟和启迪较多。 一是 安徽省注重邀请北上广的评委,汇聚志愿服务的高端智慧。第六届评委中,北京的评委来自共青团系统、法律行业、民间公益组织负责人等,上海和广东的评委来自志愿服务研究的知名专家。因为来自北上广的评委参加国赛评审经验多,对全国各地的情况比较了解,有利于判断安徽省志愿服务项目的特色亮点与存在问题,提出有益的对策建议。 二是 省内的各部门、各行业评委合作多,从文明办、民政厅、文旅厅、应急厅、军人事务局等多家部门的相关处室负责人担任评委,而且全程参与、认真细致,对于志愿者和志愿组织的服务项目有科学的评价。 三是 参赛的市县、镇村志愿组织类型多样、合作发展。评审中发现,除了共青团组织、高校系统的项目之外,还有来自大量其他行业组织、民间组织的项目,尤其是在应急服务、防疫服务、乡村振兴、文明实践等,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组织的志愿服务项目参赛很多、特色各异,既有相互竞争,也有合作互补。 四是 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主动联系和沟通其他各种类型的组织,合作做好志愿服务项目。参赛的项目有社工机构与青年志愿组织合作,也有行业组织与青年志愿组织合作,还有乡村社区民间习俗组织与青年志愿组织合作,营造了良好的合作发展氛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省及合肥市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的关系。过去,安徽人总认为中科大是国家的高校,与安徽实际联系不大。但是,这几年安徽省、合肥市加强了与中科大的联系,充分利用中科大的人才优势、知识输出,有效促进本地的创新和发展。在大赛的交流期间,我发现不少安徽省的优秀团干部都是中科大毕业的,而且有些志愿服务项目是中科大学生志愿者申报的,地方志愿组织的项目也与中科大学生多有合作。这样,安徽省主动联合高校资源、科技资源,对于社会经济发展、青年志愿服务发展均起到了促进作用。
(3)“创”,创益育人——青年志愿服务发展壮大
安徽省的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体现“创新社会公益、青年体验成长”。一方面,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成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繁荣社会公益时尚的先锋。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全社会都关注和发展公益慈善、志愿服务,但是不论是在合肥等大中城市,还是在县镇和村居,青年志愿者都是创新公益的先锋,探索很多的项目、很多的活动,也成为其他年龄、其他类型志愿者借鉴和推广。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青年志愿服务的育人作用,许多大中学生、社会青年在志愿服务中提高素质、成长成才。尤其是一些县镇的青年,通过参加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锻炼了项目整理和展示能力,锻炼了与人交往和争取支持的能力,逐渐成为富有创新活力、富有奋进精神的“新小镇青年”。这次,非常高兴看到参加项目大赛、展示志愿服务的不仅仅有高校青年、国企青年,还有来自县镇和村居的青年、来自民间组织的青年,他们的项目介绍、项目答辩不一定很精彩、很成熟,但其参赛的热情和真诚的展示赢得评委的赞赏。可见,安徽省青年志愿服务发展及其项目大赛的举办,为青年的体验教育、锻炼成长提供良好的机会。
(4)“新”,新理念新思路——青年志愿服务面向未来
我以前到安徽省讲课或者调查的时候,经常听到一些团员、青年、志愿者说“安徽比较落后,发展优势不突出”等等。但是,这次去安徽省参加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评审,不论是与团委干部交流,还是听青年志愿者介绍,都感觉到面向未来、追求发展的活力。一是 主动领会新思想、奋进新时代。不论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还是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项目,都体现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激励青年志愿者面向社区、面向农村、面向基层探索创新。二是 充分发挥青年人的创新性,为志愿服务发展注入活跃的元素。非常多的项目都是由青年参与,或者以青年为主体,在项目设计和实施路径中体现出敢想敢闯,具有生机活力。三是 青年志愿者学会将创新与传承相结合。在运用新理念、新技术的志愿服务项目中结合各地传统习俗的优良元素,更加丰富和实用;也在各种弘扬传统文化、发掘地方民俗的项目中融入新网络、新媒体的元素,实现创新发展、增添多元魅力。这样,安徽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的情形,展示出面向未来、不断进取的活力。
02青年志愿服务“融合创新”的特色做法
从安徽省第六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组织工作和参赛情况看,与过去比较,有较多的新探索、新措施,即不满足于收集项目和报送参赛,更多是推动志愿文化传播、志愿服务深化。我们在参加评审中有观察和感悟,也整理出来进行分享。
(一)激发热情
安徽省第六届青年志愿服务大赛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重视激发青年的参与热情、激发社会的关注热度,从而让志愿服务广泛流传、家喻户晓。从上半年开始,各级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就启动宣传、广泛传播。并且,安徽省团委注重将青年志愿服务发展和项目大赛与各项工作有机结合、与群众需求有机结合。针对近年来疫情防控工作繁重、应急救援任务繁重的特点,鼓励和支持青年志愿者参与防疫服务、应急服务。所以,在各个高速公路、高铁站点等都有青年志愿者值守防控;在多次各地水灾救援中都有青年志愿者的身影,这些也成为项目大赛的重点内容。为此,我们在评审过程中特别感受到青年志愿者踊跃参与的热情。
(二)广泛参与
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安徽省青年志愿者协会避免“关门办赛会”,积极做好“开门办赛会”。从大赛征集和评审的情况看,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参赛项目延伸到基层、联动到镇村。不仅仅省市机关、国有企业、高等院校的青年志愿者积极参赛,还有县区青年志愿者协会项目参赛,镇村的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参赛,真正做到“面向基层”。我在评审的时候,看到有些来自镇村项目的青年志愿者在展示演讲时,朴实而不胆怯,自然而有活力,绘声绘色讲述乡村社区互助关爱志愿服务、文化民俗志愿服务的做法,很有特色。 二是参赛的领域日趋广泛。今年的大赛分为15个领域,既有文明实践、文化宣传等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志愿服务项目;也有关爱儿童、阳光助残的志愿服务项目;还有疫情防控、应急救援的志愿服务项目以及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的志愿服务项目。这样,青年志愿服务覆盖到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方方面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三是参与的志愿者群体多样。虽然安徽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主要参与者是团员青年,但是也吸引了其他年龄的志愿者参与展示竞赛,包括老年志愿者、妇女志愿者及亲子志愿者等。尤其是近年来专业人士参与志愿服务项目也越来越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发掘项目
安徽省团组织、青年志愿服务组织特别重视发掘多类型、多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 一是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发掘具有促进作用、推动发展的志愿服务项目。如“聚沙成塔”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项目、“我的未来不是梦”青少年职业体验志愿服务项目等,通过志愿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发展培育新生力量、注入新鲜活力。 二是围绕群众解决困难与问题的需求,发掘爱心帮扶、具有实效的志愿服务项目。如流动的面包·唯爱行动、“爱心送进光荣门·情暖老兵”志愿服务项目等。 三是围绕社区治理、社会管理,发掘专业服务、应急服务的项目。如“城市救援”志愿服务项目,“益粮”参与式社区互助服务项目。 四是发掘一些新涌现、有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如“走读老城”志愿服务项目、乡村美化师——基于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体化乡村文化等。在发掘的过程中,团干部、志愿者骨干非常用心,主动深入基层,了解服务发展,鼓励有特色的项目团队主动申报、展示汇报。这样,一届一届增加有特色、有活力、有实效的志愿服务项目,充实项目大赛的内容和形式。
(四)培育组织
安徽省在历届举办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过程中,逐渐加深理解、延伸功能。其中,越来越重视通过项目的发展促进志愿服务组织的成长。一方面,在第六届竞赛中强化培训辅导的功能,采取线上线下授课的方式,录制的慕课可以提供更多的志愿者学习借鉴。授课的内容,不仅仅有项目策划与实施,项目参赛与展示的辅导;也有志愿组织发展和社区志愿服务的服务。这样,项目团队参赛中听课和学习,培养了组织建设与创新的能力。另一方面,在第六届大赛中专门设置“青年公益创业与青年志愿者协会”组别,不仅仅按照团中央要求开展公益创业赛,鼓励志愿组织学会创业发展,探索社会企业路径;还结合团中央关于“县县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要求,专门提供赛道让县级青年志愿者协会展示项目、获得资助,更好发展。这样,通过项目大赛培育发展省市县的青年志愿组织,培育发展镇村青年志愿服务团队,构建起覆盖广泛、富有活力的青年志愿服务网络。
(五)传播推广
安徽省第六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特别重视传播推广,通过赛会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传播青年志愿者和志愿组织的风采。 一是在赛会期间开展基层志愿组织交流活动、社区志愿服务交流活动并进行网络直播。这样,让很多志愿者和志愿组织的服务经验和心得体会获得传播,提供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 二是选取部分分组的项目比赛进行网络直播,让社会公众了解项目特色、服务特点。我们负责的第四组评审,当天上午就选中作为网络直播,不论是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项目、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项目还是文化传播志愿服务项目的展示,都获得社会的观赏和点赞;同时评审专家的点评和辅导也获得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三是赛会之后的系列宣传推广。安徽团省委和青年志愿者协会宣传优秀的获奖项目,一个一个分别在新闻媒体、网络媒体进行推介,鼓励大家学习借鉴,吸引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我们发现,安徽省这种多样化、持续性的志愿服务项目宣传,既有利于优秀项目获得社会的认同和支持;也有利于志愿精神的广泛传播、扩大影响。
03发展建议
安徽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先后举办六届,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创新,取得良好的成效。但是,面对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好地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更好地参与社会大局和治理创新,青年志愿服务项目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第一、更加突出主线。新时代的志愿服务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通过青年志愿服务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传递党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关怀,在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改善生活的时候,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夯实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基础,尤其是夯实党在青年群众中的基础,就是非常重要的主线。青年志愿服务大赛要围绕这条主线,引导青年志愿者设计和实施服务项目。
第二、更加围绕大局。以前有些人将志愿服务误解为“扫大街、看老人、做表演”的“老三样”,就是因为服务领域窄、服务内容少。现在要围绕党政中心工作、群众生活需求,不断拓展志愿服务领域、不断丰富志愿服务内容。特别是要探索志愿服务促进创业就业、促进科技创新、促进社会治理、促进文化复兴等作用的发挥,让青年志愿者、青年志愿组织更有作为。
第三、更加贴近群众。青年志愿服务做得好不好,最终是要群众说了算,要群众来做评价。为此,要进一步鼓励团员青年将志愿服务做得更深入、更实在,不仅仅是定期为群众提供一些服务项目,而且要与乡村社区群众保持长期的联系,了解群众的面临困难与问题,了解群众深切的愿望与需求,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和帮助。
第四、更加精准深化。通过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推动,要促进青年志愿者、青年志愿组织围绕“四精服务”不断探索进步。即做好“精心服务、精准服务、精细服务、精致服务”。这样,志愿服务项目才能够适应社会要求和群众需求,不断丰富和深化,也能够在打磨中不断提升和完善,成为精品、成为品牌,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获得群众的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