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与美好生活

您的位置:首页>研究与创新>其它成果
图片

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与美好生活
图片


谭 建 光






    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发展,近年来出现新的形式,即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在党的领导下,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将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与拓展新服务、创造新生活相结合,为乡村社区群众提供改善民生、丰富文化、和睦家园、美丽环境等方方面面的服务,发挥积极的作用。

近三年来,我们到全国的70多个试点县区,150多个社区和村庄进行讲课、咨询、辅导、调查。从全国各个试点县区调查辅导收集的情况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发展初期较多集中在宣讲、宣传,但是很快就更多与激励群众参与、改善群众生活、做好关爱扶助、促进邻里和睦等结合,通过点点滴滴的服务促进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主要体现在志愿服务振奋精神创造美好生活、激发兴趣创造美好生活、协商治理创造美好生活、邻里互助创造美好生活、生态文明创造美好生活等许多方面。



01.振奋精神创造美好生活


  文明实践志愿者深入乡村社区,用新时代、新思想、新追求、新政策激励广大群众,振奋精神、发奋进取,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案 例——贵州省龙里县洗马镇平坡村打朗寨的苗族群众,在志愿者的激励和引导下,通过文明实践的“山歌伴飞、萤火虫、擂台赛”三步曲,改变“等靠要”的心态,积极“投工投劳、捐时捐物”,热情投身乡村治理、乡村振兴,获得可喜的变化。


02.激发兴趣创造美好生活


  新时代文明实践激发志愿者的兴趣爱好,将思想引领与个性成长、全面发展相结合,创造富有时尚魅力、生机活力的生活,吸引更多城乡群众的参与共享。




  案 例——广州市志愿者“赵广军热线”,从救命热线转变为文明热线,从求助热线转变为志愿热线,从电话热线转变为网络热线,吸引几千万人回看,激励许多人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03.协商治理创造美好生活


  文明实践志愿者引导乡村社区群众关心社区生活、乡村生活,发挥主人翁精神、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建设安全、舒适、美好、幸福的家园作出贡献,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案 例——浙江省诸暨县枫桥镇“红枫义警”志愿服务,就是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风尚的熏陶下,由街坊、店铺等群众主动提出,形成服务共同参与到乡村社区安全的维护,同时提供关爱服务,成为闻名全国的志愿服务品牌。


04.邻里互助创造美好生活


     文明实践志愿者鼓励和引导乡村社区群众友善互助、邻里守望,为有需要的群众、面临困难的群众提供关爱和帮助。




      案 例——山东省荣成市“暖心食堂”就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中的新现象、新事物。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员单位的支持资金资源等建设“暖心食堂”,乡村妇女组建“巧厨娘”志愿者负责买菜做饭,男性志愿者就为老人提供其他力所能及的服务,营造敬老爱老、亲如一家的社会氛围。


05.生态文明创造美好生活


      文明实践志愿者传播普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激励乡村社区群众参与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的志愿服务,同时开发生态文明志愿服务品牌、公益活动品牌,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


     案例一:青海省文明实践志愿者参与保护自然生态的服务,参与减少污染的宣传和服务。




      案例二:广东省长安镇建设文明实践“绿客厅”,即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场所的时候,以茅洲河从“黑臭水”河流转变为“清甜美”河流的场景设计,形成新时代、新思想、新理念、新创造的多种元素。


 我们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为切入点,探讨文明实践对于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发展的重要价值和积极作用。

 第一、志愿服务的信念引领。以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的目标,引领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发挥更大能量,具有更大作为。

 第二、志愿服务的需求导向。面向乡村社区、深入群众之中,针对“急难愁盼”开展具有实效、帮助群众的志愿服务。

 第三、志愿服务的创新活跃。充分发挥志愿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泛吸引城乡群众参与志愿服务,让志愿服务成为新时代的时尚生活方式。

  第四、志愿服务的专业规范。加强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促进志愿服务专业、精准发展,有效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变化的需求。

  第五、志愿服务的体系构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体系的含义,就是在党和国家的鼓励和支持下,人们在参与服务社会、帮助他人的行动时所构建的组织、实施、传播、保障等机制的总和,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有效性、活跃性、创新性、成长性等特征。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推进和深化,有利于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形成支持和促进志愿服务发展繁荣的新机制、新格局。

您还可以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