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建光
疫情防控中,党员干部、医护人员、疾控人员、基层工作者、志愿者都坚持在一线奉献,保卫社区农村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活。尤其是大量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群众志愿者加入抗疫服务作出贡献。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给“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回信中勉励志愿者,“希望你们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这对于当今的抗疫志愿者也具有指导和激励作用。从2020年抗击“武汉疫情”迄今,三年多全国各地的疫情防控、动态清零,都有大量的志愿者参与,都在彰显志愿精神的光辉,给城乡群众带来希望和信心。目前,吉林、上海的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全国仍然处于疫情多点散发的状态,特别需要更多的人响应志愿精神的感召,参与防疫志愿服务。为此,我们结合各地志愿者的防疫服务经验体会,撰写文章提供分享交流、激励支持。
共产党员要有奉献精神,志愿者要有奉献精神,这是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也是新时代志愿精神的体现。在疫情防控中,奉献精神就是一种敢于挺身而出、保护人民安全的态度。记得 2020年初武汉 疫情防控的时候,有一些青年主动站出来做“摆渡人”“守护人”志愿者。当记者连线采访他们的时候,这些青年志愿者的想法很简单,并没有什么大道理,就是“让我身边的人好起来,让我的城市好起来,让我们的国家好起来!”当危险和灾难来临的时候,这些青年没有躲避、没有退却,勇敢站出来做志愿服务,就是奉献精神的最好体现。 2020年夏天北京 疫情防控的时候,党员志愿者下沉到社区做防疫服务。最初,党员并不清楚目的是什么,群众也不了解党员在干什么。但是,在党员志愿者开展了几个月的防控服务、为民服务的同时,居民和村民的态度也慢慢有了改变,他们获得了群众的认可,密切了党群关系。在疫情缓和撤销防疫卡口的时候,居民、村民都欢送机关党员志愿者,并且一再叮嘱他们要“回来探亲(将群众当亲人)。” 2021年夏天广州 爆发疫情的时候,各级党委发出号召,鼓励党员“下沉”社区农村做志愿者; 2022年春节深圳 爆发疫情的时候,各级党委发出通知,党员干部就地转化为志愿者参与防疫服务,共青团员也踊跃报名成为防疫志愿者。这样,党员志愿者发挥示范作用,青年志愿者发挥先锋作用,群众志愿者发挥积极作用,就在大街小巷、千家万户凝聚强大的志愿服务力量,做好安全防控,帮助民生保障,有力促进疫情防控工作不断落实、取得成效。
在疫情防控时期,友爱精神的体现就是关心关怀街坊邻里、关心关怀周边群众的深切情怀。2020年疫情防控的时候, 广州市 有一户湖北返回的家庭,隔离期间发现父母和姐姐都是阳性,需要住院治疗,仅有5岁的小女孩是阴性,需要在酒店隔离。青年志愿者协会立即招募“爱心妈妈”。女青年志愿者黄彩云率先报名,经过资格审查和体质检测符合条件,独自进入隔离酒店关心和帮助女孩子。并且每天将女孩子活泼快乐的照片发给在医院治疗的父母亲和姐姐,激励他们调节情绪尽快痊愈。2022年吉林省 长春市 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时候,周边许多地市的志愿者前来参与防疫服务和关爱服务,也将大量蔬果、用品捐助给长春市民。2022年 上海市 疫情形势严峻的时候,居民小区也涌现志愿者,不仅帮助购物送菜,而且将自己仅有的一些食物也分给邻居食用。与此同时,近年来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 在武汉、长春等城市倡导“关爱志愿服务”,激励志愿者为社区农村的居民提供关爱和帮助; 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 开展“关爱关爱者”志愿服务,为防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子女提供关爱和帮助。这些就是志愿服务中友爱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支撑全体人民共度难关、战胜疫情的精神力量。
互助精神的体现就是在疫情防控中,志愿者积极参与帮助和支持社区农村做好防疫,积极参与保障社区农村群众的生活。不论是直接的关爱服务、热心捐助,还是间接的呼吁支持、防疫传播,都是志愿服务的互助内容。 2021年郑州 “7.20”特大水灾的时候,刚刚从四川救灾后返回 广东的菠萝应急志愿服务队 队员,在湖南得知灾情之后立即返回郑州投入救灾服务;到了7月底因为郑州暴发疫情,迅速清退各地的救援志愿者队伍。这时候,菠萝志愿服务队党支部以全体党员带动普通志愿者的名义发出《请战书》,表明在广东疫情防控中作出贡献、拥有经验,愿意坚守在河南做好救灾和防疫服务。《请战书》得到河南省和郑州市的重视,菠萝志愿服务队坚持做好灾后清理、群众安置、疫情防控、心理疏导等服务,作出极大的贡献,赢得河南人民的赞誉。近期,参与 吉林、上海 防疫服务的志愿者中,既有本地的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群众志愿者,也有前来参与服务的外地志愿者。我们在吉林志愿者微信群、上海志愿者微信群中看到的服务事例,一点一滴帮助社区农村群众,解决一个一个困难问题。这种邻里守望、友善互助的行为,成为疫情防控中温暖人心、树立信息的力量。与此同时, 全国各地 的志愿者也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为一起防控服务作出贡献。我们社志会的专家,虽然远在千里之外,不能到现场提供志愿服务,但是也发挥智慧和专长,为防疫志愿者“呐喊呼吁”“加油打气”,体现互助精神。2020年武汉防疫战的时候,我们撰写的《这个春节:志愿者可以做的10件事情》《防控新冠疫情:志愿服务的10个参考案例》等40多篇文章,提供各地志愿者参考借鉴。2022年春节以来,针对天津、深圳、东莞、吉林、上海等地防疫志愿服务的需要,社志会专家撰写《做好“平战结合”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致敬防疫志愿者》《疫情防控中,志愿者需要了解和支持》等文章,获得“中国青年志愿者网”“精神文明导刊公众号”“上海文明网”“天津文明网”等转发,提供广大志愿者参考借鉴。社志会专家撰写和发布这些文章,既不是课题研究成果,也没有稿费报酬,就是适应防疫志愿者的需要提供智慧支持、专业支持,也是志愿服务的互助精神体现。
进步精神就是志愿者在参与服务、贡献力量的时候,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也促进自身的发展进步。从 武汉 防疫战的党员参与服务、青年参与服务、居民参与服务,大家都从最初的迷茫、惶恐、焦虑逐渐转变为勇敢应对、理性防疫,这就是思想的进步、素质的进步。北京、杭州、南京、西安、天津 等疫情防控中,志愿者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如最初技术条件不成熟、扫码较为繁琐的时候,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在执勤的卡口,将二维码贴在志愿者红马甲上,让居民、村民便捷扫码出入。如 宁波、深圳、东莞 疫情防控中,志愿者不仅仅协助安全检查、核酸检测,也关心和帮助居民的购药购物、民生保障。尤其是在 吉林、上海 的疫情防控中,当出现决策疏漏、执行疏漏,市民遇到困难问题的时候,志愿者和志愿组织想方设法、提供帮助。这些志愿服务的过程,有利于社会大众在面临疫情袭击的惊恐、慌乱中逐渐平静、理性应对。与此同时,也让各种年龄、各种经历的志愿者在“突如其来”的防疫中学习和成长,培养更多的应急素质与能力。尤其青年志愿者和学生志愿者,更是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激励勇气、培养毅力、锻炼能力,成为“经风雨、见世面”,能够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的新一代人。
疫情和风险对人类是极大的挑战,需要志愿者挺身而出、勇敢奉献,以真诚友善的服务保护人民安全、帮助民生发展。为此,在疫情防控中更要彰显志愿精神的光辉,更要激励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参与服务,构建社区农村群众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