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年志愿服务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您的位置:首页>研究与创新>其它成果

用青年志愿服务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部署“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时,明确指出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同时,报告在此部分还指出要“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

     中国青年志愿服务是在共产党领导和共青团推动下发展壮大的崇高事业,更要在党的二十大精神鼓舞下,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为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为创造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作出贡献。为此,我们围绕青年志愿者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方面的担当和作为,以及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进行深入的探讨。


01

青年要当好文明实践志愿者

      新时代文明实践是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的重要举措。通过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让社会文明广泛普及,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文明生活水平。新时代文明实践以志愿者为主体力量,青年要积极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争当先锋、争作贡献。

      自从共青团中央在1993年启动“青年志愿者行动”、1994年成立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以来,一直围绕社会文明进步提供广泛性、多样化的服务。2018年以来,各级团组织和青年志愿组织配合中央的部署,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在许多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 一是青年志愿者成为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活跃力量。全国城乡广泛建设的实践中心、所、站,需要大量青年志愿者协助做好团队协调,开展宣讲宣传,举办丰富活动。为此,不论是村居青年志愿者的踊跃参与,还是大学生志愿者、专业志愿者的积极支持,都成为文明实践阵地的“亮丽风景线”。如共青团广东省委、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广东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发动“百队进百村”,组织21个高校的200支青年志愿者队伍,利用暑假结对数百个乡村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帮助进行阵地布置、宣讲宣传、文娱活动等,让实践阵地更有活力、更有魅力。 二是青年创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更加吸引群众和激励群众,让新思想、新文明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融入广大群众的生活,深入广大群众的脑海。近年来,每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志愿服务交流会,都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类别分组,选拔各地青年志愿者参与文明实践、创新活动方式的优秀项目,提供全国各地参考学习、复制推广。湖北省罗田县白庙河镇东安河小学志愿服务队的“诚信栗花”项目,通过网络媒体广泛宣传,号召爱心人士用100至300元认领一棵爱心农场板栗树,认领资金由罗田县红十字会专项收取和监管,服务队通过带着校内小学生志愿者们春天打虫、夏季浇水除草、秋季打板栗、冬季施肥等活动,将一颗颗板栗寄给认领人,让孩子们进行实践体验,并在暑期开展“领我板栗花,带我见爸妈”“走华夏、看中华”等系列活动,帮助留守儿童解决亲情思念、理想树立、梦想起航、实践锻炼的各方面问题,也为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探索新路。专家认为,“诚信栗花”项目让山区孩子在参与志愿服务中感受山外精彩世界,提升思想品德修养。帮助孩子增长知识阅历、加强品德修养、厚植家国情怀、培养理想信念。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有许多这样生动活泼、富有实效的项目,让青少年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体验和领悟文明实践、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 三是青年志愿者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关爱帮助老人、儿童、残疾人、困难人群等过程中,青年志愿者将党的关怀传递到群众心中,夯实了党组织和团组织的群众基础。广州市青年党员、共青团员组建“红棉暖心”志愿服务队,为失独老人、自闭症儿童、单亲家庭子女等提供关爱和帮助,也面向特殊群体传递党的温暖关怀,让群众时时刻刻感受到党在身边、团在身边。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推动了文明实践发展,提高了全社会文明程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力量。



(广东)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志愿者在廉江文明实践阵地百姓舞台演出


02

青年要当好公民道德践行者

      按照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因此,青年在参与志愿服务、提供爱心奉献的同时,也是获得实践体验和自我教育的机会,是公民道德素质提升的机会。 一是青年志愿者在服务中感悟党的宗旨理念,领会共同理想和价值观,树立为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志向。 二是青年志愿者在服务中锤炼品质,不断感悟和体验友善、诚信等,不断完善个性和人格。北京“夕阳再晨”志愿服务团队,就是一批青年志愿者组织起来,从关爱帮助老年人学电脑、上网络、懂游戏等“智慧助老”,到借助网络信息吸引和激励社区居民开展关爱服务、治理创新,从而让广大群众在实践中领悟新时代新思想,培养新文明新道德。 三是青年志愿者在服务中倡导社会道德风尚,与广大群众一道讲文明、树新风,建立良好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等。河南省兰考县开展“筝乐育苗”志愿服务项目,利用当年焦裕禄同志为了带领群众防沙治沙种植的焦桐树制作的筝乐器,引导青少年掌握红色乐曲、民俗乐曲,深入乡村社区为广大群众演奏,在丰富文艺生活的同时传播文明道德、弘扬社会公德。很多青少年在参与志愿服务的体验之后说道:“原来单纯听道德教育课程的时候缺乏感受和理解,现在在志愿服务中真正感受人间美好、社会美好,激励自己向上向善。”青年正是在志愿服务中践行公民道德、倡导社会风尚,形成崇尚文明、弘扬美德的社会氛围。



河南省兰考县开展“筝乐育苗”志愿服务项目


03

青年要当好中华美德弘扬者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发展,积淀丰厚的优良文化、传统美德,从敬老爱幼到邻里友善,从爱国爱家到慈善互助等等。青年志愿者积极传承中华优良文化,在志愿服务的实践中将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从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看,“关爱行动”针对少年儿童的志愿服务项目、“阳光助残”针对残障人士的志愿服务项目、“金晖助老”针对老年人的志愿服务项目等,都占有较大的比例。 一是青年志愿者体现对特殊人群的关爱。这些群体中,有老人、儿童、残疾人、特殊群体的关爱,热情提供帮助和服务,在走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二是青年志愿者倡导友善互助风尚,在社区和农村构建温馨友爱的氛围,让广大群众感受社会的关怀与温暖。 三是青年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将传统美德不断弘扬、不断传播,让人间处处有善意、生活处处有爱心。浙江省宁波职业学院教师米娜,在关心和帮助“新疆班”学生的同时组建“幸福石榴籽”志愿服务队,一方面鼓励从新疆到内地学习的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成长;另一方面带领新疆班学生到北仑区的企业、社区等,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志愿服务,为社区老人提供志愿服务,从而感悟和体验中华美德。因此,不少新疆班学生毕业回到新疆喀什地区的县镇工作之后,也在当地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友善互助、关爱扶助的服务,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中华美德成为滋润新时代美好生活的丰富营养。


浙江省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米娜工作室的“幸福石榴籽”志愿服务项目

 

04

青年要当好家风家教建设者

     良好的家风家教和社会文明程度紧密相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新时代新征程,每一位青年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近年来,青年志愿者围绕家庭文明建设,围绕家风家教发展,开展富有特色、富有实效的服务。北京市积极倡导和推进“志愿家庭”的发展。具体有“志愿家庭打造绿色家园行动”聚焦绿色生活,在社区开展环境清洁整治、垃圾分类管理、“光盘行动”监督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志愿家庭倡扬行为文明行动”聚焦文明实践,在社区开展环境治理、文明宣传、不文明行为劝导等志愿服务;“志愿家庭弘扬健康文明行动”聚焦健康生活,在社区组织居民开展健身、健康生活方式倡导等志愿服务;“志愿家庭守护社区平安行动”聚焦社区安全,在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宣传、人员出入管理、测温扫码、治安巡查、隐患排查等志愿服务等等。广东省广州市成立“小脚丫”志愿服务队,一方面吸引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城市文明、友善关爱的服务活动;另一方面对城市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等惠民政策的落实进行巡防监督,为党委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对策建议。广东省中山市倡导和推进“亲子志愿服务”,吸引家长和子女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体验文明、提升素质,为社会作奉献的同时改善家庭关系、丰富家风家教。一些家长反馈,“我在亲子志愿服务中与孩子的交流沟通,比几年在家里的沟通更多,真正改善了亲子关系。”特别是中山市小榄镇永宁中学设立“永中志愿银行”,吸引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志愿服务的时候,储蓄志愿积分,获得回馈激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等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对于家庭志愿服务、亲子志愿服务、红领巾志愿服务等,都具有明确的倡导和科学的指引,并且鼓励学校、家庭、社会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在志愿服务发展繁荣的过程中,广泛普及家风家教。青少年志愿服务对于丰富家风家教具有积极作用,家风家教发展也推动志愿服务更加兴旺,成为社区与农村的新风尚。



中山市小榄镇永宁中学设立“永中志愿银行”,开展“汇爱助家”活动



05

青年要当好中国声音传播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青年志愿者配合传播新时代的中国形象,促进与“一带一路”国家与人民的紧密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探索多样化、灵活性的志愿服务,为展现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作出贡献。

一是开展“走出去服务”,开展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前往非洲、亚洲等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农业科技、医疗卫生的志愿服务。近年来,伴随中资公司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基础设施、开展经贸活动,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对所在国家与人民的关爱帮助,从关爱儿童到传播科技,在方方面面作出贡献。 二是提供“国际赛会”服务,从奥运会到冬奥会,从亚运会到大运会,青年志愿者都成为赛场志愿服务、城市志愿服务的主体力量,以青春和热情赢得世界各国运动员、嘉宾、记者、游客的赞誉。 三是开展“全球交流”服务,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世界“达沃斯经济论坛”等交流活动,积极参与联合国青年论坛的交流活动,展现中国的友善与热情。近年来还积极主办、承办各种国际论坛、沙龙、研讨会,为世界文明发展、国际友好合作作出“中国贡献”。暨南大学作为华侨学校,青年志愿者在担当好中国声音传播者方面率先探索、创造经验。志愿者成立“声海”志愿服务队,深入华夏大地、深入乡村社区,搜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案例故事,搜集协商治理创新的案例故事,搜集乡村振兴发展的案例故事,搜集群众友善关爱的案例故事,用中文、英文、日文以及其他各国语言进行传播。尤其是发挥内地学生志愿者、港澳台学生志愿者、华侨华人学生志愿者的跨国文化交流优势,运用微信、微博、抖音、视频等多种形式面向全世界传播,树立新时代中国的国际形象,吸引更多国家与人民关注中国、信赖中国。青年志愿者从为中国社会文明程度提高作出贡献,到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贡献,不断拓展志愿服务领域,不断丰富志愿服务项目。


暨南大学“声海”志愿服务面向海内外传播“中国好声音”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青年志愿者事业是党领导的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工作领域、服务社会需求的一大创举。在党的二十大精神鼓舞下,青年志愿者继续发挥先锋作用,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作出更大更好的贡献。与此同时,青年志愿者也在参与社会文明进步、促进社会发展繁荣的过程中获得实践体验和自我教育,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不断增强素质能力,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您还可以了解更多: